怕找不到回家的路!请截图保存本站发布地址:www.ltxsdz.com
吏任命上也尽量留用前明官员。
陆四这边肯定是不愿意“旧明”官僚集团重新把持淮扬地方政权,那样的话杀的
官,造的
反,接下来要推行的军民一体等诸多明显会触及士绅及富商利益的政策又如何推进下去。
说一千道一万,再好的政策必须由
去执行,去落实。如果执行落实的
首先就是这个政策的对立面,那有吊用?
因此,两
意见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冲突,只不过二
对当下淮扬局面都有清楚认知,所以这个冲突仅局限在
事上,而没有演变为对彼此的不满。
也就是所谓的就事论事。
这一点,也是陆四十分欣赏刘
所在。
最后,双方不约而同的都做出了“妥协”。
刘
同意由陆四推举府州县主官
选,陆四则同意选用前旧官绅有能者居官。
扬州府尹
选由陆四提名的前明进士郑元勋出任,而刘
看好的谭文道则出任淮扬通会司左参政,协助刘
构架淮扬民政事务。
因为淮安正在被明军包围,刘
的淮扬通会司只能暂设在扬州。
其余淮军已经控制的州县官员中,原高邮知州何川留任大顺高邮州牧,原明淮安山阳知县鲁吉英出任江都县令,原高邮通判赵文出任宝应县令,原明扬州同知蒋文义出任仪真县令,原明泰州知州郭绪文留任泰州牧,原明清江司主事宋庆出任盐城县令。
又因兴化尚在坚守,泰州所辖如皋未附,淮军尚未攻占通州,所以这些未附州县主官暂且不议。
陆四又举程霖为淮安防御使,夏大军为扬州防御使,谢金生为通州防御使,沈大富为盐城都尉、陆广远为宝应都尉,蒋魁为高邮都尉,孙武进为扬州都尉,左潘安为仪真都尉,宋五为江都都尉,徐和尚为兴化都尉......
这些武职都是挂名,并不实际出任。
陆四原以为刘
还会让淮军执行顺军制,但刘
却没有提,反而说了一件事,就是他想去淮安劝降黄得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