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找不到回家的路!请截图保存本站发布地址:www.ltxsdz.com
斯坦等等,你真要细究的话,能探索出所谓一大堆黑历史。
朱熹的那套,“存天理,灭
欲”的理论,实际上是好理论,他灭的只是超出
需求的贪欲,色欲,节制欲望也没有什么错。
错在统治者,将他的这些好理论,用错了地方。
阳明公的理论本来很小众,结果因为《明朝那些事》的传播,阳明公一下子登上神坛,在加上后世成功学的繁衍,仿佛学了阳明心学,就能发财,无所不能一般,一下子将阳明心学推上了一个高峰。
“理学还是心学?”
徐乐陷
纠结之中。
二者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到最后殊途同归。
存天理,灭
欲,节制自己欲望,让自己接近圣贤。
致良知,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努力使自己的心回到无善无恶的状态,回到无善无恶的状态了,才能有正确的良知,才能正确的格物。
二者都是让自己接近“无善无恶”的圣
境界。
选择理学的话,好处很大,朱熹在古代可是近乎媲美孟子的圣贤。
选择心学的话,徐乐对心学还是有很多好感的。
他最喜欢的是那句“知行合一”,后世有很多对这句话的解读,有的讲的高
莫测,让
听不懂。
徐乐理解的只是字面意思,用俗语来说就是光说不练假把式,别光叽叽歪歪,不
实事,先脚踏实地把事
了再说,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