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能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天,到底付出了多少努力多少汗水,恐怕没有
比他更清楚。
但是他也很清醒,以他本身的外形条件再结合当年时代背景,基本也只能靠钻研演技才能趟出一条路。
总归他本
天生是跟“偶像派”注定绝缘的,这个叫“生活所迫”。
但袁华明显和他不一样,这
天生一副好相貌,简直就是偶像派的胚子!
而且现在的内娱环境和他出道那个年代,也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流量艺
大行其道,等于说袁华明明可以走捷径活得舒服些——
但他却依然肯沉下心来钻研演技,这就更加让张函予高看一眼!
在娱乐圈混的,谁都知道娱乐圈新陈代谢很快,偶像派注定不可长久,最终安身立命还是要转型演技派。
可凡事都是知易行难,道理固然是这么个道理,但如果没经历过切肤之痛,试问又有几
真能坚持不懈去做呢?
……
这次来训练的除了袁华和张函予,还有《湄公河行动》的一二十号演员,也算有老有少,初次见到袁华都相当热
,甚至带着几分讨好。
比较尴尬的是,如果不是在来的路上,袁华特地拿出演员资料表做了点功课,可能这些
都不太叫的出名字!
这应该就是群像系列电影的尴尬了,不论电影再火,但通常
况结果都是戏红
不红。
除非演员本身就已经具备相当的名气,而且戏份又是最重的一两个,否则是真的没什么存在感。
顶多只能在自己的职业履历上添上一笔——某某某曾出演《湄公河行动》。
其实前世这部电影袁华也看过,但如果现在让他回忆的话,他唯一能记起来的只有三个
,甚至连
主角是哪位演员都忘了。
首先就是张函予演的缉毒队长,彭于彥演的卧底线
,以及陈保国演的公安部领导。
至于其他
,不好意思,那是真的一点印象都没了!
不过张函予和彭于彥是戏份最重的两个角色,而且本身就已经是颇具名气的影星,他们有存在感很正常……
但陈保国演的这个角色,其实总共也没露几面,却依然给袁华留下了比较
的印象!
可能主要也是因为陈保国演技太高,另外形象气质好像特别适合这种穿警服的大领导,气场太强了!一出场就能紧紧的抓住你的眼球!
就
家那气场,随便往那一坐,根本就不用说话,你就知道这官衔肯定小不了!
想起这里,袁华特意扫视了了全场,不过好像没有发现陈保国的身影,于是忍不住小声跟张函予打听:
“函予哥,我怎么好像没有看见陈保国老师?”
张函予笑着跟他开了个玩笑说:
“因为他本来就没来,
家是大领导,坐办公室的,跟咱们这些出地勤的可不一样。所以
家压根儿不需要训练,英雄无用武之地啊!”
袁华愣了一下,但仔细一想不无道理,陈保国的角色好像确实是个正厅级别的公安部大领导。
像这种大官儿一个年纪也大了,其次一般都是坐镇后方运筹帷幄。
正常
况下,压根也
不到
家亲自上场去一线搏杀,因为这既不合
也不合理!
导演压根就没有给他安排动作戏,那还来训练这些打打杀杀的东西
什么?
至于通过突击训练,贴合军警的形象气质什么的,好像
家也不需要!
陈保国本身军
家庭出身打小耳濡目染,再加上这么多年“军警宪特”演的不要太多,履历非常扎实,而且貌似剧版《湄公河大案》的警察局长就是他演的,所以
家用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