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找不到回家的路!请截图保存本站发布地址:www.ltxsdz.com
如果坏了的话,必须要拉到专门的工坊去进行新的更换,而不是方便的只用更换零部件就可以。
但不管怎么说,不能因噎废食,还是先做出来最好。
做出来之后,再说以后的。
钟彬做这个轴承的时间,和做
胎的时间差不多。
不过幸好,在裕王府强大的金钱威力下,他一
气端了七个铁匠工坊,拉了三十多个老中青铁匠过来,帮忙处理这个滚珠轴承的问题。
能在京城靠着手艺恰饭的手艺
,都是很有一套的。
他们在看到了柳铭淇的图纸,知道了一系列的要求之后,便开始了积极的炼制。
为什么那么用心?
因为钟彬给他们保证了,只要他们能完美的完成这个任务,就会成为德王府的佣
,享受德王府死契佣
的待遇。
你想想看。
这些铁匠都是社会非常底层的
物,他们自己倒是能靠着手艺混
饭吃,但他们的儿孙们却不一定有这个天赋和能力啊。
甚至有一些还是好吃懒做的。
如果能到德王府里面成为死契的佣
,那就好比我们现代混
了公务员的队伍,旱涝保收呀!
只要想着自己子子孙孙都能吃上德王府的饭,他们的心顿时就激动了起来,还能不拼命的
啊?
他们从去年到今年,打造了至少上千个大小不同的各种铁圈,和滚珠混成了一个个完整的轴承,然后拿去做实验。
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各种瑕疵,都没有把他们给吓退。
到了后面,甚至在
胎成功之前,铁匠们就做出了好几十个大小半径差不多的滚珠轴承,通过了马车的实验。
等到杜仲胶
胎一做好,两者搭配之下,这马车还真就能顺顺当当的走了!
速度快不说,而且还很稳当,稳得你不像是在做马车,就像是坐轿子一样。
……
在没有大规模的橡胶输
的
况下,杜仲胶便是非常可靠的胶料来源。
在现代它都能做大量的橡胶制品,只不过是因为经济成本的缘故,才没大幅度的推广。
其实杜仲胶在民用胶料上面,没有半点的问题。
所以有了柳铭淇给的
胎制作方法,对于外胎的制作还是简单一点的。
可对于内胎的充气胎来说,那就真的是一个巨大的技术难题。
之前从来没有
用杜仲胶做过这些东西,所以实验室的少年团和钟彬一起,都是从零开始。
不提里面的艰辛困苦有多少,单从他们实验用了差不多五十几万两银子、搜刮了周边五个省份的杜仲树胶汁就可以晓得他们搞得多大。
这也就是裕王府的钱多,不然别的地方根本支撑不起他们这样大规模的铺张
费。
但是这种铺张
费也是科学实验的必要。
比如现代的那些各种药物,哪个不是花了几亿、几十亿甚至是上百亿美金的实验经费才做出来的?
想要发明恒古未见的东西,就只有靠着不断的用钱去砸,才能有成果。
总而言之,现在出现在柳铭淇面前的四
马车,便是他们的成功作品。
给柳铭淇的感觉,很像是欧美电影电视剧里面的十八世纪马车。
车
和
胎的大小也是不同的,前面稍微小一些,后面因为承重重一些,所以需要大一点的车
。
这样也更符合力学的原理。
柳铭淇坐在了上面,由钟彬亲自驾驶马车,挥舞着马鞭,勒着缰绳,一溜烟的就从试验基地奔驰上了官道。
大康的官道和秦直道差不多,笔直又夯实,基本上没有什么坑坑洼洼,哪怕是数十年的马车不断碾压,也没有损坏。
走在这样的道路上,真是感觉一路平稳,柳铭淇特意放在了小木板上面的杯子,没有一点水溅出来。
不过这样少年觉得不过瘾,便打开了前面的小窗户,吩咐道:“钟彬,给我快点!再快点!”
“好嘞!”
钟彬是跑了好多次了,自然不慌,稍微的给了马儿几鞭,两匹马儿便飞奔了出去。
它们这么一用力,瞬间速度就提了起来,然后在官道上超越了许多的马车。
这些马车还第一次看到这么奇怪又别致的马车,不觉纷纷给予了注目礼。
少年透过了并不那么清晰的窗户,望向了外边飞驰的景色,颇有一种已经回到了现代,坐着汽车的感觉!
这种坐着舒适座椅的马车,不用
颠簸得像是要散架一样的感觉,真好!
好极了!!
……
跪求订阅!
顺便说一下,这里写的马车,不是实际上十七八世纪用的,是现在在那些欧洲国家的城区旅游马车,这个才漂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