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找不到回家的路!请截图保存本站发布地址:www.ltxsdz.com
,
本善……”
笔停了下来。
下一句是什么来着?
“
相近,习相远。苟不教,
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又停笔了。
那位孟子还没有出生呐。
连孟母都没有。
吕武想了想进行搁置,拿来新的竹简。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感谢周兴嗣这位南朝的伟大学者!
同时感谢那些写历史文的网络作者!
事实上,吕武上一辈子没来得及有孩子,不管是《三字经》还是《千字文》都是从一些网络小说看到的。
只是,再一次停笔了。
吕武没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哪怕是曾经死记硬背,时间一长就给忘了。
“男儿行,当
戾;事与仁,两不立;男儿当杀
,杀
不留
;千秋不朽业,尽在杀
中;昔有豪男儿,义气重然诺。睚眦即杀
,身比鸿毛轻。又有雄与霸,杀
如麻,驰骋走天下……”
咦!?
好像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吕武倒是将《男儿行》用唱歌的方式全记得。
就是,自家那个儿子已经动不动就喊打喊杀。
再教这个,不合适吖!
算球!
还是继续回忆《千字文》的后续内容吧?
这一回忆?
吕武直接陷
原地发愣的状态。
主要原因是他发现自己真不是
教育家的料。
他如果教,好像只能教一教为
处世?
比较关键的是,他的思想观和价值观并不符合当代。
明明知道怎么做会取得难以想象的利益。
每一次都要考虑做了将造成什么样的后续影响。
知道进行分析会死多少脑细胞,进行忍耐是有多么痛苦的事
吗?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
……”
别问为什么会《孙子兵法》又给记住。
那是一段会让吕武哭笑不得的故事。
他知道内容,却不一定懂得去运用。
说白了就是,学了不等于会用。
考虑到当前时代不玩“兵者,诡道也”的那一套,他也一直没有默写出来。
现在不是闲着吗?
很难得才有这样的时光。
吕武决定记得什么都给写一写,不能用就珍藏起来。
因此,什么兵法,什么诗词,甚至是一些想法,反正就是写。
对了。
现在教育,一般是拿《诗》在教。
而这个《诗》其实就是《诗经》。
有些
单纯就是看和读。
有的
则是从中去看故事和背景,思索出属于自己的观念。
当然,《诗》在目前家族实力不差,基本能或多或少得到一些。
因为流传甚广的关系,没
将《诗》刻意珍藏,也成了启蒙的教学用品。
吕武所知道的是,历史悠久的家族一般会有属于本家族的“笔记”。
也就是祖先有什么感想,诸以文字记录。
现在没谁能想到这些“笔记”会成为一种学术,再创建出学派,成为其中的“核心思想”。
简单的说,“百家”其实就是春秋各家族某些
物的“
记”之类,好几代
进行完善,逐渐成为一个体系,再发展成为学派。
吕武并不知道那些。
他有写
记的习惯,只是没有坚持每天都写而已。
写
记一般是记录当天发生了什么,又有什么想法和感概。
懂得分类和归纳的
来
作,一本或几本著作不就诞生了嘛。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吕武写完,扭了扭有些酸的手腕,拿起来检查了一遍。
他除非是写公文,要不都是使用简体字。
这就不用有多余的担心。
现在流行的是“大篆”这种文字,每个国家的字体还都不一样。
因此哪怕是吕武写的一些竹简弄丢或被窃取,压根就不用担心泄密什么玩意。
他的打算是将简体文字给弄成“家学”。
也就是除了本家族的嫡系男丁之外,外
看不懂。
允许的话,只教给继承
会是最好的选择。
只是这样搞的教育成本会非常大。
不过,相对比起到的作用,成本什么的根本不必在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