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会得果。
蝴蝶翅膀之因,尚且能煽动大洋彼岸风
之果,世间无数因,无数果,果又成因,因又成果,循环往复,直至寂灭,又该如何分辨善因善果?
这样一看,佛陀果位的本心通明,大智慧,大自在,说来简单,实际做起来,却只觉得千难万难,甚至佛陀本
也未必能真正
彻善因,只能自己推测而已。
世间事,难,也不难。
归根结底,无非一个词:
大公无私。
而已。

大公无私,那便
私利全足。
囚徒困境,若是
无私,那
都能免罪。
天下诸事,尽皆如此罢了。
只是,想得通是一码事,践行又是另一码事。
知而不行,等于不知。
所以,佛陀果位,其实就只是一个象征,实际上没有任何神通,甚至连这个唯一的功能其实都不是果位赋予的。
是的,所谓大智慧,大自在,和佛陀果位一点关系都没有,修行者需要先达到大智慧的地步,然后才能拥有佛陀果位,而不是达到佛陀果位之后拥有这种能力。
佛陀果位,更像是完成了一种成就的象征,而不是凭空而降的任务奖励,看穿因果不是什么法则规定的被动,不是游戏设定里那种不可违抗的能力,而是佛陀自己具有的能力和眼光罢了。
所以天上院宮才会瞪眼。
一位大菩萨,立地成就佛陀,会很差吗?
他可不这么觉得。
如果再和他牵扯下去,哪怕能赢,恐怕结果也不会很好看。
佛陀轻易不会与
诘难,为什么?
佛陀能分清善因善果,心中如来指引,他永远知道自己所做事
的好坏。
如果佛陀下定决心要与某个
诘难,那只能说明两个可能
。
第一个可能
,事
已经坏到一种程度了,已经没有一个好选择或者坏选择之分,诸因皆苦,只能选择那个比较不苦的。
两害相权取其轻。
第二个可能
,那就是这位佛陀,为了一个更好的结局,选择自找苦吃。
“大菩……不,十方佛,如今你借我之手,得证佛陀,我算是对你有半师之恩,这是善因,你我之间何不结个善果?你来此借东京众生,澄清迷惘,撇空嗔痴,证得大位,何不妨与我个方便?”天上院宮看着十方的金身澄澈,愈发恢弘,咬了咬牙,如此说道。
为什么这么说?很简单,他没把握能留下十方。
对方已经得证佛陀,要么就直接留下他,让这尊佛死在这里,这样就没有后患了,否则的话,多了一个佛陀的死敌,麻烦说不上大,但也不小。
所以,如果留不下来,那么就结个善缘,你好我好大家好,何必拼个你死我活。
毕竟,难道这位佛陀就能奈何得了天上院宮吗?
当然不可能,那位十方佛是分魂降临,他难道不是?一尊法身而已,坏了就坏了,两边相当于在借助【
神投影】打代理
战争,谁输了也伤不了根本。
两边都立于不败之地,那打来打去,其实都只是表个态度罢了,能谈就谈、
十方听见对方的话,原本处于顿悟之中的心神,也逐渐冷静了下来。
但是,他依然感觉到了改变。
他的思维从未如现在这般通达,想通了自由的道理之后,从前的畏畏缩缩在此刻消散无影,有大智慧指引,他的行为反而更加坚定无惑了。
何为大智慧?
就是做事的时候,明白自己在做什么,明白利弊,明白所有的前因后果,明白自己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关乎这件事的所有东西。
能够思考,然后明白这一切,是谓大智慧。
何为大自在?
在明白一切之后,不为贪嗔痴所迷惘,不为诸因果所羁绊,不为心中疑窦,恐惧,愤怒等
绪裹挟,知晓本心,并依照本心去做,是谓大自在。
正如之前所说——
心中没有迟疑的去践行自己的道路,去实现自己思考得出来的计划,去使用自己思考得出来的方法。
这个世界上还有比这更自由的事
吗?
这样都不能称大自在,那什么能叫大自在?
非要胡作非为,任由自身欲望膨胀,才叫自由吗?那不过是欲望的
隶,称不上半点自由。
都是被
役,那么,是欲望在
役,是
隶主在
役,是老板在
役,是恐惧在
役,还是别的什么,都没什么区别,反正
都得不到自由。
听见了天上院宮的话,十方叹了
气:“天上院宮,想让贫僧离开,也可,只是还是需要按照我们所说的,放他们自由。”
“我先前所说,让他们老有所依,幼有所养,壮有所用,还不够吗?对他们来说,这恐怕已经足够自由了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