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找不到回家的路!请截图保存本站发布地址:www.ltxsdz.com
兼之伊吾在隋朝时还被攻灭,设立过伊吾郡,屯驻了隋军,故此心更向东方。眼看着吐谷浑被唐攻灭,石万年便率手下兄弟,联络伊吾各城的汉豪强大贾们举事发难,一举击败了西突厥驻伊吾的吐屯设,夺得了诸城控制,然后立即向大唐归附。
石万年也是很清醒的,趁夺了伊吾,可却没能力对抗西突厥的反击,只能归附大唐。果然,当石万年在伊吾打出唐旗,宣称举七城归附大唐后,西突厥
没敢来。
对于石万年的归附,右仆高士廉提议是如对党项、吐谷浑、突厥等一样,设立羁縻州,册封石万年为伊吾都督,封爵,以羁縻统治之。
不过这一提议遭到了秦琅的坚决反对。
伊吾不比党项、吐谷浑和突厥,那些都是蛮夷异族,且所处的地方都是不适合农耕文明发展的地方,但伊吾不同,一来伊吾处于西域门户要道上,是丝路要害。其二,伊吾是个绿洲,虽说在西域,但其实是适合农耕发展的,更不要说这里还是个贸易要点。
再加上伊吾主体都是汉,又有隋朝时灭伊吾国设伊吾郡的先例,故此应当趁势在伊吾设立正州,并趁机派驻军队屯驻,驻军屯垦,趁机加强伊吾这个丝路商站,也为大唐下一步对付西突厥做好准备。
高士廉认为秦琅步子迈太子,还说石万年虽然来降,可不等于他甘愿放弃权力。
但秦琅还是坚持已见,石万年虽是西域杂胡,可隋朝时就已经归附中原。只要朝廷肯给他足够的官爵,他自然愿意舍弃手里这个烫手的山芋。
要知道,此时的伊吾,城只七座,不过数万,若没有大唐的支持,西突厥
一个反击,就能灭掉他们。
在随后的廷议上,秦琅依然是坚持自己意见,最终李世民也支持了他,下旨在伊吾设立西伊州。
授石万年为西伊州刺史,加封伊吾郡公爵,授银青光禄大夫。
左卫中郎将谢叔方迁西伊州长史,西伊州设伊吾军,谢叔方兼任伊吾军使,军额三千,屯西伊州。太子通事舍薛万备迁西伊州司马,兼罗护守捉使。
石万年被宰相们召见于政事堂,通知他这个结果时,这位其实是粟特胡与伊吾汉
混血的壮汉,很是满意。
做为一个粟特胡,石万年能当上伊吾城主纯属意外。
伊吾主体是汉,但是随着西域丝路的兴盛,伊吾也就聚集了大量的粟特
,西域昭武九姓的粟特
,后世称他们为西域的犹太
,经商天赋了得,经商东西,贸易南北。
可以说伊吾最多的是汉
,但最活跃最有钱有势力的是粟特
,西域内
,最不堪压迫的其实反倒是这些粟特商
们,他们暗中联络
动,最后找担任军职的石万年出
,愿意提供钱粮等。
石万年正是靠着粟特的谋划和钱粮、信息支持,以及他在伊吾军中的
脉关系,这才得以成功的。
几乎被迫当上的城主,来投唐也是伊吾粟特和汉
们的意愿,他只是个代表,因此能得到大唐册封为西伊州刺史,还封了个伊吾郡公爵位,授银青光禄大夫这样的三品官阶,他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事实上,朝廷就算不让他当刺史,只给个散官,甚至让他留在长安,他都一样能接受,还会很满足,现在的结果完全是在意料之外的惊喜了。
至于朝廷派谢叔方和薛万备两去伊吾分任长史和司马,并兼任军使、守捉使,他也没半点意见,薛万备是薛世雄的第七子,很年轻的
,跟兄弟万彻万述万均万淑等相比,初出茅庐,可毕竟是当年老上司的儿子,薛世雄也算是他的恩公,因此他很乐于接受。
其实这一切都已经是在正旦大朝会之前就已经完成的易和安排,但是公开还是在这大朝会上演示一番。
石万年很敬业,演技也不错,搞的好像是刚到长安一般,那份对大唐的敬畏,对天可汗的敬畏,那份忠心耿耿,确实让无数蛮夷酋长、使者们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