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找不到回家的路!请截图保存本站发布地址:www.ltxsdz.com
不疑了,刘仁轨也是大感惊讶,一度也是极为感激。
于是也就毫不犹豫的接受调令,告别了咸阳县那群总是疏远他的同僚们,收拾行李来到长安跟随秦琅南下了。
当得知刘仁轨居然被卫国公亲自征辟为岭南九府经略使掌书记这样的要职时,他的那些同僚们,既惊讶又有些后悔,看来刘仁轨是要飞黄腾达了。
于是一个个置备了丰厚的盘缠赠礼,赶来相送,结果刘仁轨却冷着脸一个的礼物都没收就走了,留下一群在那面面相觑,暗骂这姓刘的真是走狗屎运怎么就得卫公青睐了。
也暗自诅咒着这家伙到时得罪卫公,丢了前程。
不过刘仁轨收拾了行李到秦琅这报到后,一路南下,却是很得秦琅欣赏,这不仅是因为知道刘仁轨未来会大倭军扬我唐威,将来还会做宰相,而是刘仁轨这
脾气有,但本事也更有。
对于有才能的,秦琅是喜欢用的。
“刚得长安来信,皇太子下太子令,大赦囚徒并度道,以为皇后祈福。先是召度三千
出家,又拔东宫内库钱修建西华观和普光寺。”
“然后紧接着又下令要在关中重修三百九十八座废弃寺庙,以此为皇后祈福。”
“第三道太子令,于长安复建延兴寺,造一切经。”
秦琅夹着砂锅里鲜的鱼,却吃的有些心不在焉,食不知味。
抑佛汰道,那是大唐贞观之初就定下的基本国策,目的就是要打击寺院经济,并防止佛道的无序扩张,尤其是那些假借佛道之名行骗作者。
当初那场行动雷历风火,席卷全国,勒令还俗的佛道尼姑数十万,朝廷清理出来的田产等数千万亩,一整顿过后,佛道皆纳
朝廷严厉监管之下,出家剃度等都受到严格管理。
废除了大量的寺院道观,大量年轻僧道还俗,基本上一县只保留一寺,连长安都没保留几座寺观,并严格禁止寺庙道观于城市坊内建立,只得建立于远离城乡的山林之中,更严格禁止僧道士随意出
坊市,更不许他们参与工商经济活动,以前那种放贷、抵押、募捐等都不允许了。
连免税赋的权力都没了,得自己种地,还得纳税服役。
可以说,当年的这场运动,为大唐贞观起飞也是立下了很大功劳,释放出了大量青壮劳力,以及拿回了大量的土地经济等等,更别说思想、
心等等了。
这几年,这个制度还是在严格遵守运行的。
可现在李世民刚去洛阳,承乾在长安留守,他主持长安行台,的这
几件事
,不是其它的,就是这些玩意,不得不说让
失望。
这动作还大,先是度三千,重建两座寺观,紧接着又要重修三百九十八座废寺,还要开始刻雕版、译佛经,雕版印刷大量佛经。
这些行为看似表达孝心,为皇后祈福,可却与大唐贞观以来制订的基本国策背道而驰。
老子禁佛抑道,严厉控制宗教。
你这做儿子的却在这里重建废寺,度度,又是大肆雕版印刷经书,这像话吗?
西汉大儒孔安国曰:父在,子不得自专,故观其志而已。父没乃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也。孝子在丧,哀慕犹若父存,无所改于父之道。
这意思就是父亲在世时,儿子不得自专,得听父亲的。父亲不在了,也得敬神一样,不敢逾越。对于父亲定下的那一套规矩,不得随意更改,这就是近孝。
无改父之道,就是孔安国所说的最大的善,否则就是不善不孝。
秦琅对于这套说法,虽然也不太赞同,毕竟父亲的规矩不一定就全是对的,祖宗家法规矩,也得推陈出新,顺应时势嘛。
但如今承乾连他爹都还在的时候,就开始更改他爹的规矩了,甚至是更改的还是基本国策,这就是瞎胡闹了。
朝廷为了严格限制僧道数量,对剃度设置了极严苛的条件,如今更是在科举中新设了明佛和明道两科,就是为考核那些要剃度者的。每个寺观都只能是少一,再剃度补一
,而且还得经过重重考核通过才行,考核过了还得要
上大笔度牒费,这些都是为了限制僧道的扩张。
整个大唐僧数量限制在八千
,尼三千,道冠五千。
全国总数才一万六千。
现在承乾一道太子令,就要直接剃度三千道,不用考核,不用名额,不用
巨额度牒费。
还要重修几百座废寺,印无数经文。
这种行为,说是为母亲祈福,表示孝心,可却更改父道,本是不孝。
“圣建长安行台,仿朝廷三省六部百司,都在长安保留了一套机构,又选了一众名宿元老留守辅佐,可怎么却还让太子发出这样的太子令了呢?”
“子改父道,岂不命?”
刘仁轨也不由的摇。
他也知道,秦琅那是铁打的太子党核心,甚至是首领之一,太子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