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文明游戏
提示:本站会被大陆网络屏蔽、封禁、禁止访问! 本站域名並非永久域名!
当前网址:m.ltxsw.top 如果遇到无法打开网址。
请发送任意内容到邮件Ltxsba@gmail.com取得最新地址.
截屏拍照记录当前页面,以免丟失网址和邮箱.
↓↓↓↓↓↓↓↓↓↓↓↓↓↓↓↓
点我自动发送邮件
↑↑↑↑↑↑↑↑↑↑↑↑↑↑↑↑

第24章 造轮子

怕找不到回家的路!请截图保存本站发布地址:www.ltxsdz.com

接着,秦钧用木铲继续掏炉子,又得到了许多散碎的铜块、铜粒。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这些铜含有许多泥沙和木灰,其中有一些表面还被氧化变黑,想要变成铜器还得进一步熔炼。

不过这一步更简单,用锅“煮”就行了!

把铜块、铜粒装一个四方形的敞陶罐里,再加一些作为还原剂的木炭,地上挖个浅坑先铺上一层木炭,陶罐用石稳稳架在木炭上面,再围上一圈木炭和枯小树枝将它包围,点燃“篝火”扇风使其烧到最旺。

不要小看木炭,在18世纪焦炭大规模应用之前,类炼铁炼钢都是用的木炭。

而焦炭取代木炭的原因是便宜,实际上木炭的热值比焦炭高、还原比焦炭强,唯一的缺点是硬度较低,无法用在现代超大型的高炉上。

西21世纪还用木炭炼铁,照样美滋滋。

红铜1083度的熔点,连炉子都不需要,一个木炭火堆就足够了!

在火堆燃烧的过程中,秦钧又往陶罐加了一些木炭

等火烧得差不多了,他小心翼翼地用水熄灭降温,此时陶罐里的铜已经熔化过一次又重新凝结,彻底冷却后敲碎陶罐……

“啪!”

一块方方正正、闪烁着金红光泽的铜块,出现在了秦钧和原始的面前。

铜块一端小一端大,呈现出对称的梯形体。

其中大的一面黏连着许多杂质,这是铜在陶罐中熔化之后“漂浮”的木灰、泥沙等物,需要进一步清除磨掉。

在铜块的各个面上,都有一个凸起的“钧”字!

这是秦钧在制作陶罐时,用弯曲的树枝在其内部雕刻出来的,因为是敞的罐子所以并不困难。

铜汁在陶罐凝固之后,自然就形成了四个阳文。

秦钧把这块铜拿了起来,沉甸甸的大约有二十多斤的样子。

不过等进一步打磨完成,它就是一“钧”,也就是三十斤的重量,反正一斤多重都由秦钧来定义。

没错,秦钧炼出的第一件铜器,就是一个秤砣!

在原始的围观下,秦钧亲手在河边把铜块打磨得漂漂亮亮,上面的阳文也用燧石刀小心地修整了一番。

最后,他把铜块双手捧着,神色肃穆地对众说:“这是‘钧’!”

“钧?”一个族问。

“光!这个东西,叫做‘钧’!”

“……”

原始沉默了一会儿,接着所有夏族都大喊了起来:“钧!钧!钧!钧!……”

就连那些野隶,也忍不住加了呐喊的行列,为自己能参与制作了“钧”而感到与有荣焉。

活最重的夷狄隶,则是神色敬畏又充满了迷茫。

秦钧双手捧着秤砣,带着众回到村子里。

然后,在所有族的见证下,他再次制作了一块泥板:钧炼石成金!

这个时代的“金”就是铜,或者更广泛的金属物质。

至于变成黄金的专属称呼,不知道得是多少年以后的事了。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龙村继续派出采集铜矿石。

为此他们还在秃山部落“租”了两个房子,采矿队白天劳作晚上就住在那里,获取的矿石先用马运到河边,集中一批之后再通过竹筏运回来。

当露天的矿石被捡光,他们就开始挖山取石。

方法也是“鸿祖”流传下来的,先燃起火堆把山石烧得滚烫,然后用陶盆装水浇淋上去迅速冷却,石就会在热胀冷缩的作用下崩裂开来。

使用原始的技术,挖矿效率当然是很慢的。

不过秦钧也不着急,反正一点一点慢慢积累就行了,原始社会有的是时间!

炼出了红铜之后,他这游戏应该就不会被判定“失败”了,接下来无非是刷到多少分的问题,慢慢玩没有压力!

红铜炼成的“洪荒第一块秤砣”,暂时只能作为展示所用的礼器。

接着秦钧又用黏土为模,铸造出一根长长的扁平铜条,然后锻打、加工造出了“洪荒第一把锯子”。

铜条用石修出一个个锯齿,心磨得锋利,左右错开扩大锯路防止卡条,两边打孔安装木架便于发力。不过红铜的硬度只有3,造出来的锯子勉强能用来锯木,但是锯几次就要重新打磨非常麻烦。

如果用来做斧、刀子,红铜其实还不如石

只有再找到锡、铅、锌这些金属,炼铜中形成强度更高的青铜,金属才能发挥出超越时代的力量。

铜矿周围往往有其他金属的伴生矿,在秃山慢慢挖掘应该能找到锡矿铅矿。

为此,秦钧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去秃山,查看那些在采矿过程中被丢弃的石,在里面翻找可能存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谍涯无痕
谍涯无痕
林创作为民国政府的一名警察,加入地下党,代号“紫薇”。他利用严密的逻辑思维,抓捕日谍、铲除汉奸、窃取机密、输送物资,在情报战线立功无数,却令敌人难寻踪迹。
滴水世界
帝师是个坑
帝师是个坑
菲硕莫薯
大秦小地主
大秦小地主
大鹏展翅
锦衣状元
锦衣状元
天子
谍战:我在敌营十八年
谍战:我在敌营十八年
再战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