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找不到回家的路!请截图保存本站发布地址:www.ltxsdz.com
常见的材质,除了纸本,还有绢本,比如典型的千里江山图用的就是绢本,更利于保存。
纸本字画,自然要用宣纸来装裱修复。
美术馆字画修复装裱组的组长连忙说,“有,其他年代的可能有些少,但清代的比较多。”
这里面涉及到一个概念,就是古代的纸跟现代的宣纸是完全不同的,主要是跟造纸工艺有关。
比如早起的蔡侯纸,用麻或楮树的皮,经
工反复捣烂,放
水池中长期浸泡,有的长达一年以上的发酵时间,然后经过加工舀制而成。
正儿八经的传统纯手工造纸。
因为媒体的宣传蔡侯纸大热,西安起良村传统的造纸工坊也成为旅游景点了。
这里不展开。
到了明代就是用楮皮和
经发酵加工而制了。
到了清中后期,这种发酵工艺里面就加了碱来强制加速其腐而提速,于是纸张里面的一丝一丝的纤细毛发就不见了,纸张里面就成了很薄带黄成散坨状的绒筋。
这是清代宣纸的特色。
但相比较如今用机械
碎再加强制的化学发酵的纸张,清代的宣纸还是有一点古代造纸的痕迹。
里面还带着一点植物纤维的拉伸的痕迹,但现在的纸张又白又平没有任何绒筋。
用他们清代字画,效果就有些糟糕了。
因为用现在的宣纸修复古代的字画,时间长了,往往会出现更加严重的问题。
什么问题?
因为现在修复字画最担心的是,补上去的新纸还不如那些残缺的、经历了风风雨雨几百年的纸张经得起时间考验。
就是它们更加不容易保存。
费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修复好一幅字画,结果没几年,因为纸张质量的缘故,再次
损,那么对于字画的伤害就更大了。
这是一种完全没有办法逆转的永久
伤害。
所以樊迎春才会提醒苏亦要用清代宣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