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找不到回家的路!请截图保存本站发布地址:www.ltxsdz.com
制海权、包围了马六甲……
上午消息传到阿姆斯特丹。
下午,原价2000盾的东印度公司票,腰斩之后还未停下,从2000盾,跌到了600。
就是这么快。
这还是此时通讯不便造成的“福利”。
如果通讯便利,大量目睹了大顺下南洋实况的荷兰,若能将第一手消息第一时间传回阿姆斯特丹,不要说600,恐怕当天就能跌倒60。
没有东印度的东印度公司,不就是个空壳子吗?
而且,这可不只是东印度公司一家的事。
一家上亿规模的公司濒临产,影响的可不只单单是东印度公司这么一家公司。
东印度公司这些年就是拆了东墙补西墙的状态,既往外借贷,也有很大一部分现金需要通过贷款来解决。
各种三角债,各种贷款、债券,购买的各国国债、对各国的投资,东印度公司很大一部分收,都是靠这些东西来维持的。
东印度公司一出事,连带的,是整个阿姆斯特丹金融市场的崩盘。
东印度公司还有没有资产?
有。
波斯的货栈、非洲的贸易处、开普殖民地、舰队、货船、公司总部大楼,这些,肯定都是大顺暂时抢不走的资产。
以及,东印度公司这一百多年开拓的无形资产、市场惯、香料垄断销售渠道……种种。
都是资产,而且是价值颇高的资产。
问题是,这些东西撑得起东印度公司吗?
大量的中产阶级市民持,是能要波斯的货栈?还是能要那些香料销售渠道?
在他们眼里,一个铜子都不值。
他们只想一件事,手里之前如香饽饽的公司票,不要变成擦
都嫌硬的废纸。
荷兰从未想过,东印度公司会
产。
1720年,密西西比泡沫加南海泡沫引发的第一次全欧洲的金融危机发,东印度公司的
票依旧坚挺。
东印度公司的票,在荷兰
看来,不是纸币,而是黄金。
和约翰·劳玩击鼓传花吹出来的高回报率不同。
voc是真的支付过最高57%的年息的,而且50%的年息回报,持续了将近四年!
即便1720年金融危机的时候,依旧支付了16.5%的年息。
纸币?纸币也配和voc的票比?即便拿黄金和那张小小的债券
票相比,都是对voc
票的侮辱。
voc能在国内借到相当低利息的贷款,因为没不相信voc还不上。voc少在国内借款的原因,是他隐藏账目,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真要是在国内借款借多了,容易出问题。
没有荷兰想过,大顺会来这么一招釜底抽薪。
任何一家有问题的大公司,没出大事之前,谁也不知道其内部的财务状况。
一旦出了这么大的事,之前隐藏的诸多问题,就会瞬间发出来。
此时的票,和后世的
票还不一样。
投资者主要赚的,还是息年金。公司之前是有承诺的,不想持
了,可以原价回收,公司或是自己留给董事、或是卖给别
。
只不过,之前几乎没卖而已,而且
票在阿姆斯特丹
所的售价,肯定是高于
本的。
与东印度公司关联密切的诸多公司,诸如海事保险业、香料和东方货物期货业、蔗糖期货、贷款银行等等……几乎也都是在8月12号下午,就发了严重的危机。
其实,刘钰选的这个时间点,不只是简单的釜底抽薪那么简单。
荷兰金融市场的崩溃,很简单。
更关键的,便是选的这个时间点,使得欧洲金融风波之后的大量空余资本,无处可去。
20年南海泡沫引发的系统金融危机之前,英国各家
份制公司的
本,有两亿五千万英镑,折合八亿两白银。在这个年代,就实在有些太热了。
泡沫发后,英国认识到了国家监管的重要
,出台了《泡沫法案》。理论上,除非议会授权或者王家特许的公司,否则不能随意发行发行
票,以免搞击鼓传花和诈骗这一套。
但是,获得王家特许和议会授权,何其难?
加之南海泡沫炸之后,又
了一波密西西比泡沫,炸的投资者哭爹喊娘。
而这,也就造成了一种微妙的心理影响:欧洲资本普遍认为,私的
份制公司不靠谱,还是国家担保的债券靠谱。国债可能每年百分之四、百分之五,但稳定啊;密西西比公司的回报,号称是每年80%,这倒是够多,但敢买吗?
荷兰这些年又持续衰落,法国的证券易所每天就
易一小时,使得大量的资本无处投资。
要么买国债、要么买政府债券。而一些优质的公司,比如1612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