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可怕了!”
张磊有些酸溜溜地说道:“要是我也能发表一篇论文在上面就好了。”
一旁的郑天宇嘴角一抽,刚刚张磊的话让他真是十分无语,忍不住吐槽回道:“老张,我看你是想妹纸想傻了!想发一篇计算机论文刊登在ns上,你知道难度有多高吗??”
ns这两个期刊虽然都是综合类的,但一般主要收录创新
高的,或者高
能的论文,还是比较偏向于生化环材方面。
“有多难?我曹神不是都发了七八篇《nature》吗?”张磊一脸崇拜的说道。
即便张磊只是一名本科生,但曹原大神的威名也同样知道。
郑天宇额
上的青筋简直
起,很多不了解科研的
都以为会这么清楚,但因为最近比较关心科研方面的事
,对于这些他还算是有所了解。
“有不少985、211高校自建校以来到现在就一篇nature和science的正刊都没发出来过。”
郑天宇说着更是白了张磊一眼,问道:“老张,你说那些985名校里的正教授、博士生导师厉害吗?”
“厉害啊。”张磊想都没想便回道。
“那你知道这些博士生导师能够发一篇ns的正刊有多少吗?”郑天宇摇
感慨一声道,“只有一小部分,连绝大部分的博士生导师都发不出一篇ns的正刊,你说这个难度有多高?”
别看什么曹原几年发七八篇《nature》或者颜宁一年发个两三篇cns,但实际上真正能发在上面的
屈指可数。
“这么难么……”张磊有些尴尬,亏他还以为难度也就一两年就能搞出来的样子,所以才心生羡慕。
这也是绝大部分网友的想法,都觉得一篇论文很简单发似的。
但实际上科研成果的产出,是不确定的,不要看着别
发论文就以为很简单,实际上就算是一篇最低级别的sci,都不会少于一年的研究。
想发一篇cns正刊,可能需要5年时间的积累,甚至是10年时间,奖励的也不是一个
,这么算下来其实两三百多万也没多到哪里去。
“不知道校长那里怎么样了……”郑天宇抬起
,有些担忧地往光华楼的方向望去。
因为早上校长的视频回应,导致这个事件热度再次疯涨,现在都已经是抖音热榜第四名了。
大多数
都是见不得别
好,这次光华大学推出的论文奖励计划真的引起动静不小,即便有一些
在护着光华,但是大部分网友还都是在黑光华。
作为光华大学的校长,那现在肯定是压力很大吧?
与郑天宇有同样想法的还有阮建昌教授。
或许是抱着感谢之心,阮建昌教授和团队学生都在齐心搞论文,原本还需要到明天才能完成,结果当他晚上10点的时候,经过任弘教授,这篇论文转送到陈灏邮箱里。
“通讯作者:陈灏、阮建昌。”
“第一作者:林动、王煊。”
“第二作者:徐杰……”
陈灏看着自己的名字位列最前方,有些哭笑不得。
“这个阮教授也真是的,我要通讯作者也没用啊。”
论文最重要的还是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二作以后含金量就大幅下降了。
陈灏自己是校长,又不是提升职称,有跟没有差别不大。
但是他也没有去修改,而是邮件发送给《science》的编辑欧文。
这篇论文若是加上自己的名字,并且以自己的邮箱发送过去,那将是截然不同的审稿结果!
有
的地方就有江湖,学术圈既然带了一个圈字,那便说明少不了一些
是非。
比如国外总是抨击华夏的学术水平问题,那这是真的吗?
是真的!
比如最近某熟
蛋返生竟然能发表在期刊上,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但漂亮国、樱花国
就
净吗?
都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陈灏还在麻省理工学院读博的时候,因为导师史蒂芬教授是大牛,导致经常要参与期刊的同行评议,而他帮史蒂芬教授审过不少论文,其中还有一个是漂亮国某藤校教授,年近7旬,是绝对的业界大牛!
这个大牛投稿到一个12分多的期刊上,编辑给了史蒂芬教授审稿,然后史蒂芬教授事
繁忙,就
给陈灏去审稿。
理工科大多都是单盲,即审稿
知道作者,作者不知道审稿
。
当陈灏看完后,真是
疼不已。这篇文章投5分的期刊都勉强,更别提还是12分了……
于是,陈灏写下了详细的意见,
给史蒂芬教授,同时建议拒稿。几天后,史蒂芬教授也看了一遍,觉得水平的确堪忧,同样建议拒稿。
同行评议一般是需要2、3个业内专家进行审核,不光是史蒂芬教授做出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