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需要变向时,便关闭介质与重力引擎,单独提高曲率引擎功率,在极短时间内形成完美曲率泡,把自己的状态控制在即将进
曲率亚空间与留在三维空间的界限之间。
从外部视觉看,便是他以完全违反牛顿定律的方式,接连进行极度复杂的变向机动。
要实现如此
作,需要达成多个前提条件。
首先,陈锋在狭窄空间内的临场反应时间其实往往不足十万分之一秒,所以他得提前做出安排,将预设指令传达给折跃战甲的量子智能。
陈锋必须持续完成预判,提前数秒安排好接下来数秒的事
。
其次,还得要战甲中各项零部件的
能足以支撑如此短时间内的高强度输出。譬如前一秒时曲率引擎还是低强度运转状态,但下一瞬间便100%功率全开,这会对设备造成极大负荷。
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错,都得翻车。
比如他的判断错了,他要么会一
撞到球型战舰的外壳、巨大的能量运输管道,又或者中心的球形引擎上,甚至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剐蹭也能要了他的命。
又或者设备出了错,曲率泡的功率输出不够稳定,他的速度控制得不够
准,也可能导致他的一半身体速度超越光速进
亚空间,另一半身体却还留在三维原空间里,那飞着飞着,自己也成了两半。
如果是以前时间线里的陈锋,的确无法完成如此动作。
但这一次,他的基因唤醒度高达46.66%,他做到了。
虽然他在每个折向变现的瞬间,都有高达50%的死亡率,但他却硬生生靠着无与伦比的
准掌控力、超强的直觉判断、变态的综合信息分析能力、累积了数条时间线的丰富经验以及他个
对球舰内部布局的
刻认知,做到了这一切。
在他的完美掌控之下,他每一次游走在生死一线间时,都能把概率的指针拨到好的那一面。
在短短三十秒内,陈锋一共完成了近万次折向变线,在概率学上讲,他做到这点的可能
是0.5的一万次方。
这个数字无限接近0,但终究不是0。
三十秒后,十五枚反物质炸弹分别在球舰内部的不同地方
炸。
如今每一枚高
能反物质炸弹的核心轰击范围是1000公里直径。
互相
错叠加的猛烈辐
与冲击波席卷了球舰内部每一寸空间。
这是陈锋做到的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是他利用
冕手炮分三次轰击了球舰中心的巨大心脏引擎。
第三件事,是他根据生物监测定位,闯进了球舰内部棱形结构区域里躲藏着的四个苍蝇眼本尊。
第四件事,是他在得闲之余顺手斩杀了上百个挡路的八足甲虫,以及持续不断的躲避刀锋螂的追击。
第五件事,则是他本
也要避开反物质炸弹的轰击,他得找到所有炸弹
炸冲击的能量互相抵消最完美的
界点。虽然以他现在的护盾与装甲
能,还有折跃亚空间膜层的保护,不畏惧反物质炸弹,但能节约一点能量便是一点。
三十秒后,巨大的球型战舰在核心部件被持续
坏后,终于失去了引力稳定态,先是被反物质炸弹与陈锋时不时随手
轰的
冕手炮从中炸开,然后开始如同当初被摧毁的星锋堡垒一般,在引力的作用下往内部层层坍塌。
外面的白色巨茧也如阳光下的冰霜般迅速消融。
或许,之前复眼者开启巨茧的目的是为了从将陈锋锁在里面,毕竟在这三十秒内,不只刀锋螂返回球舰,其他蜻蜓战机等多种作战单位也回来了不少。
当时球舰的指挥官还以为能赢。
但现在这都没有意义了。
当
炸终于消停,冻结之茧彻底消失之后,相隔90亿公里的老舰长等
终于再次看清那边的场景。
直径三千公里的球型战舰变成了挤压在一起的扭曲形状,如同一个被莽汉捏扁的易拉罐,不仅千疮百孔,更有无数断裂的金属豁
如剑坟中的残剑耸立。
那个身高仅三米许的身影正以球形战舰的残骸为掩护继续战斗。
他轻易的穿梭于各个缝隙中,和多达四十九个刀锋螂来回周旋。
失去母舰后的刀锋螂完全没想过逃走,而是以更疯狂的姿态围攻而去。
按照史书记载的信息显示,球型战舰里一共有55名复眼者,但其中54个都是克隆体,仅有一个真正的活着。
现在陈锋摧毁了球舰,那真正活着的那个复眼者,大抵已经死了。
刀锋螂已不算是真正的生命,本体已死,便没有留存的价值,与其逃走,还不如奋力一搏,以图将这个特异的
类格杀当场,再不济也要将他牵制在此,等棱舰抵达。
看起来陈锋是处在下风,但此时他一点都不慌,仅三米的体型变成了他最大的优势。
他总能在不小心落
包围,陷
危局时扭
钻进球舰残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