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冯家庄的客店住了一晚后,孙亦谐和黄东来便匆匆启程,继续往那西南方向赶路。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第二
,他们便由兖州来到了济宁。
济宁这个地方呢,在朙太祖元年的时候还是“府”,兖州当时便隶属于济宁府,但后来太祖封了自己的第十子为鲁王,藩兖州,所以又把兖州升为了府,而济宁降为了州。
反正这俩地儿就是紧挨着彼此,行政上谁套谁都行,这个您翻翻地图就明白咱就不多嚼磨了。
此处还是得说说这个“鲁王”。
您可别误会了,朙太祖亲自封的那个鲁王,跟咱眼下要提的那位还活着鲁王……可不是一个
,这两
差了得有三百来年了。
“鲁”,是封号。
皇帝封藩王,基本都是按照地名来封(大多朝代如此,也有例外,比如宋朝有用祥瑞字命名),封地在山东的就叫鲁王,在四川的就叫蜀王,在辽东的就叫辽王;也有直接用郡县的名字来命名的,比如什么淮南王、陈留王……
这亲王的封号,是可以世袭的,一般由嫡长子继承。
也就是说,鲁王的世子继他的位之后还是叫鲁王,只要这一脉香火一直没断,那“鲁王”就一直存在,只不过叫这个封号的
可能已经换了几十个了。
那么类似“鲁荒王”、“鲁哀王”这样的名字又是怎么回事呢?
那些,都是死
才有的名字,他们名字当中的那个字是“谥号”,谥号是
死了之后别
根据这个
生平的德行或遭遇总结的,什么“文武成光”、“桀纣幽炀”……这些字都是死后才加上去的,活着的时候可没有。
你要是敢管一个活着的王爷叫鲁炀王,那他大概率当场就把你给炀了。
综上所述,咱这个故事里的鲁王,是没有中间那个字儿的,他儿子朱爀就更没有了。
如果将来朱爀能正式继鲁王的位,那他死后可能真能得个“荒”字儿,不过这个“如果”会不会发生,我相信各位看官心里也有数……
咱还是说回这位鲁王,此
姓朱名桤,今年已经七十有三,按俗话说,正“活在坎儿上”呢。
看到这儿可能又有
要说了,怎么您这书里老朱家的后
全都是单名儿啊?这不合明朝的礼制啊。
这我就得回您一句了,我这书写的是某平行宇宙的大朙,不是咱们熟知的大明。
我知道在大明只有朱元璋自己那二十六个儿子是单名,且全部都是木字旁;我也知道鲁王家应该是按照“肇泰阳当健,观颐寿以弘,振举希兼达,康庄遇本宁”这二十个字辈,结合“火土金水木”的偏旁字来循环排字命名的。
但每次写个老朱家的
就得查着字辈起名儿……这不太麻烦了吗?我他喵的又不是王爷,我
那心
嘛?
所以咱这书里的大朙,“二十字辈”的规矩就不存在了,保留一下火土金水木的规矩意思意思得了。
言归正传……
鲁王朱桤和当今皇上朱杝乃是同辈,不过年纪差了有二十多岁。
朱桤这
,这辈子算是活开了——他命好,嫡长子嘛。
大朙亲王那个认嫡不认庶的规矩,让嫡子和庶子的命运变得天差地别。
朱桤他哪怕再怎么不上进,也不用担心今后的生计问题,所以,他这一辈子……除了吃喝玩乐,几乎就没
别的。
当然了,你也不能说他这
有多不堪,若换了你……要是从懂事起就知道自己这一辈子都已经财务自由了,那你还会努力吗?
反正我不会。
因为我和在座的各位一样,即使现在没有财务自由,我也不是很努力。
还说朱桤,他这七十多年,浑浑噩噩的也就这么过来了,要说这些年里有什么让他
过心的事,那应该就是——四十八岁以前,他只有
儿,没有“儿子”。
这事儿,在王爷家可是大事,因为亲王的位置是传男不传
的,即便是嫡出的
儿也只能继承他部分的封地和一个郡主的封号,剩下的封地和王府若是没有儿子来继承,朝廷便要收回。
然而,朱桤娶了那么多妻妾,偏就那么巧,全都生了
儿。
又由于朱桤在非常小的年纪就开始纵
酒色,所以在四十岁之后,他就完全失去生育能力了,按咱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不育。
于是,在朱桤四十到四十六岁期间,他所有夫
们都没再怀上过孩子,这不用说朱桤也该明白……肯定是他自己出问题了。
没成想,朱桤四十七岁那年,他那位比他小十几岁的三姨太,居然又成功怀上了。
怎么怀上的呢?那您可以参考传统相声《拴娃娃》。
像这种腌臜的传统艺术段落,我就不在这里细述了,因为咱这本书显然处于一种更加腌臜的境界。
那朱桤呢……也不傻,他自然也十分怀疑这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