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谦也没有想自己一番话就让他们认真做电影,他还没那么天真。
反正该说的也说了,到时候就别怪他了。
也正好这次他们取巧的营销让观众多了点好感,就让他们暂时充满信心,这样到时候失败的感觉,才会更加难受。
制止这种跨界、翻拍烂片圈钱的唯一办法,不是去讲大道理,而是让他们明白,这样做赚不到钱,这才是解决问题的真理。
被打击到了,赚不到钱了,谁还会去这么
?他们本来是想赚钱的。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先让他们高兴着,李谦也没有去搭理。
现在,他要忙自己的事
。
《返老返童》目前剧本完成了,外景组派出去了,特效公司在加急制作五十、六十、七十三个年龄段男主角的外形。
电影里是外表是完完全全和老
一样的,当然不可能通过化妆来搞定了,从少年到暮年,如此大的年龄跨越,没有什么化妆技术可以做到完美无缺。
更别说,电影里暮年时间段角色的外星是个孩子。
身高摆在那,四五岁的时候才多高?
那除非演员会缩骨功了。
就算会缩骨功,变矮了,但是整体比例不对,不协调,还是没办法。
换不同的演员,再用表
捕捉技术,“换”下脸,也是不行的,换了
那就是两个不同的演员了,每
跟
是不一样的,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
,哪怕是双胞胎,同一个表
、动作下来,都有细微的差别。
要是电视剧的话,那就简单了,但是在大荧幕上,一丝一毫的区别,面部肌
的不同,虽然不会被发现,但是观众肯定会感觉到哪里不对劲。
而且,这有涉及到了光影的问题,会
坏光影的连续
。
这不是《环太平洋》,cg制作的光影是画出来的,虽然难度特别大,划时代的cg光影效果,但是也能完成。
所以,不仅仅是
物的相貌,说话时的姿态,微笑时扯动的脖子和胸部的肌腱,喘气的间歇,都是
物的一部分,这些东西也许比相貌更有特征。
所以,具体概括就是,不管电影里的角色是什么年龄段,所有面部表
、眼神、脖子、胸部肌
随着说话的起伏频率,都是男主角演的。
毕竟不同的
,用同一个语气说同一句话,他的喉咙变化,胸部肌腱起伏,都是不同的。
这也是为什么拍电影能用现场的声音就用现场的声音,那才是最自然的,没办法才会去棚里配音。
因为摄影棚是室内封闭的环境,和室外,声音是有差别的,这一点点细微的差别,也是电影的标准。
至于电视剧还有专门的配音演员,说实话,怪不得电影从业者会鄙视电视剧,这完全是业余的。
声音是演员表演的一部分,很重要的一部分,这就相当于两个
完成的一部戏。
甚至李谦记忆中的一些电视剧,不光是配音演员的声音,甚至能看得出,演员的嘴型,说的根本不是配音演员说的台词。
就好像演员在说槽尼玛,而配音演员在说我
你。
即便配音演员说的再
,就像是对
说的语气,观众也会感觉别扭。
不同的台词,嘴型就不说了,面部肌
的细微变化,咽喉变化,
绪,都是完全不一样的。
《返老还童》对于特效技术要求很高,不过还好这不是什么大场面,更多是细微工作,工作量大,要求细致,又调了一批数字领域的特效
员过来,完成下来应该是没问题的。
对于演员,同样如此,老年男主角的一举一动,每一个细微表
,都要演员去演,这样才真实。
采集无数表
和细微的肌
的变化,然后经过扫描调整,放
不同的3d模型中处理,创造了数以千计的
物模型。
要让观众看到,不同年龄段角色,伴随着年龄变化,身高、外形有变化,但是又通过眼神、表
和肌
变化,能看出这就是一个
,一个从暮年慢慢走向儿童的逆生长的
。
对演员的要求高,这就是在外形符合要求下,纯粹的看演技了,不像李谦之前的电影,演技都是次要的,符合外形就够了。
电影大多数是如此,演员的演技从来不是最重要的,演技只是演员呈现出来的表演的一部分而已。
这次就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