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找不到回家的路!请截图保存本站发布地址:www.ltxsdz.com
武州川东,武州塞附近,李笠站在巨大的石窟面前,看着窟内的高大佛像,那一世的记忆被勾起。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这里,他来过,算是故地重游,当然,那是一千多年后的“现代”。
此处,在后世被称为云冈石窟,是大同很有名的旅游景点,所以,武州川东端出外的恒安城,应该就是后世大同城的前身。
也是拓跋氏魏国的国都平城。
李笠仔细看着眼前石窟里的佛像,想着历史。
当拓跋氏的魏国,还是以平城为国都时,和平初年(和平是年号),有僧得魏帝信任,于平城以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石窟五所。
每窟各有一座佛像,高的有七十尺(七丈),略低的也有六十尺(六丈)。
凿山开窟建佛像,这一浩大工程持续了将近六十年,到正光五年停止。
这时,魏国的国都早已南迁至洛阳,皇族改姓,由拓跋氏改为元氏。
正光五年,魏国北部边境六个军镇,接连发叛
,随后撼动了整个王朝,是为六镇之
。
这场大,改变了元魏的国运,武
群体崛起,将被腐朽贵族、士族把持的王朝踢得摇摇欲坠。
而平城,早就因为国都的迁移,渐渐变得冷清。
现在,距离石窟的开工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李笠看着眼前这些气势宏伟的大佛像,以及附近静静流淌的武州川水,想着周边形势。
武州川是河谷,也是一条古道,为沟通南北的通道。
原上的部落大举南下,翻越
山之后要进
河东,主要中转地点之一是平城。
而要从山南麓前往平城,就得
苍鹤陉(参合陉),走武州川,出武州塞,抵达平城。
这条路,可谓原部落南下的必经之路,平城(恒安)北边,又有“白登道”,直通
原。
所以,只“堵”武州川还不行,恒安本身也要加强防御,这个城所在位置太重要了,对于代、朔地区,是重要的北面门户。
代、朔地区,又是并州太原的北面门户。
汉初,汉、匈战,汉高祖刘邦被围的“白登之围”,就发生在平城东北的白登山。
当时,匈大军就是沿着武州川南下抵达平城,将冒进的汉军围在白登山。
过了数十年,汉武帝时期,元光二年,汉军意图引匈伏击圈予以歼灭的“马邑之谋”,匈
大军就是出武州塞,前往马邑。
到了曹魏时,鲜卑拓跋氏徙居山南麓的盛乐,慢慢发展起来。
到了晋时天下大,拓跋氏以盛乐为国都,建立代国。
拓跋氏的代国,为苻坚的秦国所灭,但后来,晋、秦淝水之战后,苻坚的秦国土崩瓦解,拓跋氏很快复国,但国号不是“代”,而是“魏”。
拓跋魏国很快壮大,向北,征服原各部,向南,与慕容燕国争夺代、朔地区,双方
锋,有来有往,武州川是兵马行进的必经之路。
最后,魏国击败燕国,将国都从盛乐搬到平城,武州川成了连接新旧国都的要道,往来商旅众多,十分热闹。
由此可见,这条通道对于原势力和中原势力有多重要,而平城,就是关键的门户。
原势力掌握了平城,等于掌握了南下的大门,能对河东乃至河北形成战略优势。
从平城往南,雁门关,可直达并州晋阳,乃至席卷河东;
从平城往东或者东南,经由太行山各陉,可以进河北地区。
拓跋氏的魏国,就是以平城为据点,渐渐把疆域南扩,将河北纳治下。
若中原势力掌握了平城,进可北攻,退,可将原势力挡在门外,保护河东,保护河北。
平城(恒安)位置的重要,李笠自己都能琢磨出来。
他知道楚军一旦对河东发动进攻,必然“引”楚、齐、周三国决战,而突厥极有可能趁火打劫,始终是一个麻烦。
幽燕道行台、幽州刺史王琳,向他建言,要灭齐国,必须先取恒安(平城)。
如此一来,才可以切断突厥涉楚军平河东的一条重要通道。
既然要取恒安,不如顺便收拾突厥,让对方接下来数年都不敢南下。
收拾突厥的最佳时机,就是在冬天,因为这时许多突厥部落会抵达山南麓过冬,聚集在盛乐一带。
一旦齐国求救,获得知楚军攻齐,对方就会沿着武州川南下,趁火打劫。
却正好撞进楚军的陷阱之中,然后,楚军全力进攻,给对方以重击。
李笠觉得这个战略构思不错,齐军如今已经没有战略进攻的能力,只要楚军动作足够快,赶在齐军反应过来前,把突厥大军打崩,新局面就打开了。
虽然提前和突厥来一场大决战的风险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