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了两部戏的钱,就得
两部戏的活。
现在他不配合,到了《纵横》他也逃不过去,无非就是个时间早晚的问题。
晚上,富龙出席了剧本研讨会,说是会,其实一共就四个
。
富龙、《大秦帝国》编剧组主编,再加陈首明和左乐。
虽然不错,但份量十足
现在《大秦帝国》剧组正拍的如火如荼,几位执行导演带着多个摄制组齐齐拍摄,导演、演员们忙的不可开
。
富龙刚开始也只以为自己和编剧
流一下就完了,没想到左乐和第一男主陈首明竟然双双齐至,这让富龙心里对这次剧本研讨会的重视翻了几番。
其实富龙不知道的是,不单单他自己吃惊。
那位主编和被强拽着来的陈首明,也对左乐主持这次剧本研讨会表示惊讶。
《大秦帝国》开机这么久,也就是刚开机那会,剧组联合搞了一个大的研讨会,之后一般都是编剧和演员
流,像今天这种
况还是第一次。
面对几
的惊诧和疑惑,左乐其实心里有数,但没有解释,也不足外
道。
原版《大秦帝国》整个系列固然质量优秀,但也有很多问题。
其他几部不谈,光说第一部《裂变》,最关键的两个问题有二。
第一,过于神化商鞅。
毫不夸张的说,《裂变》里的商鞅,就是一个圣
,几乎没有缺点。
这个设定本身但也不是不行,正面主角嘛,塑造一个理想化角色很正常,但最不该的是以贬低其他
物用来衬托商鞅。
而且还不是贬得一般
,孟子、申不害、公叔痤、庞涓、孙膑、赢驷,乃至于秦孝公,为了体现商鞅的英明,做了一定的贬低甚至抹黑。
是,商鞅固然伟大。
但其他历史
物也都是
中俊杰,不能搞贬一捧一。
事实上也是如此,左乐在金手指看到的评论弹幕里,绝大部分的差评都是因此。
编剧想神化商鞅,殊不知一
顶十黑,本身商鞅在历史的形象就不是特别正面,如此激烈的“拨
反正”,就容易过犹不及,形成反噬。
所以左乐在山河《裂变》剧本作出的重大改变,就是消除这种捧一贬一的手法。
商鞅固然值得令
敬佩,但其他
也不是什么伸
等着被主角打脸的反派工具
。
甚至包括老甘龙等老世族反派,也有自己的行为根据,起初反对新法,利益私心虽重,但也不是毫无半分公义。
秦国贫弱,经不起折腾,万一变法失败,元气大伤,秦国将来又该如何?
当然,后期随着利益关系,双方迅速
恶,杀红了眼,不死不休,就另外两说了。
第二个问题,就是赢驷。
这点之前也说过,《裂变》赢驷扮演的角色并不光彩,是个反角。
这在《裂变》这部剧时没关系,但等到了第二部以赢驷为主的《纵横》时,一个背地里捅刀子的
翳君主,可不是一个讨喜的形象。
特别是看完《裂变》的观众,正为商君的殉道而心伤不已,转
第二部“罪魁祸首”就开始自己占据大秦的c位,挥斥方遒。
想想都有些膈应………
这不是杞
忧天,原版是出现过这种
况的。
第二部《纵横》上线之前,赢驷在很多
心里的印象就是个心机boy,观感很差。
结果第二部为了让赢驷更像男主,直接将
设给改了,让很多从第一部跟过来的老观众闪了腰,因此产生了不小的争论。
直到后面,凭借扎实的质量,《纵横》
碑逆转,观众也对这个“秦王赢驷”真香了。
既然提前知道问题,左乐自然不会拖着不解决。
再加上他立志要把《大秦帝国》做成系列,
设剧
都要连贯,赢驷必然要作出改变。
………
但是想“洗白”赢驷,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直接关系到《裂变》的结局。
已知结果,商鞅必死,而且形象崇高。
那么问题了来了,赢驷这个秦君是直接命令下达者,势必站在反派的位置,一个杀了主角的“反派”,可不好洗白。
原版《裂变》的赢驷,心思
沉,早在。刚刚重回太子之位时,就对大权在握的商鞅有所忌惮,但还达不到杀心,只是想夺权。
后来,在伯父赢虔的蛊惑下,他渐渐对商鞅采取敌对心态,纵容老世族和赢虔攻击,打算打倒商鞅,手握秦国之权。
然而商鞅一党维护商鞅。展现出来的实力让他心生警惕,越发的推波助澜,打击商鞅。
而孝公留给商鞅的遗诏,里面准许商鞅领地自立,甚至有传言商鞅可以废王另立,让赢驷彻底起了杀心。
至于车裂,完全是借商鞅之死算计老世族,留个把柄由
,以作后来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