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找不到回家的路!请截图保存本站发布地址:www.ltxsdz.com
大唐为什么以道教为国教?
真的仅仅只是因为李唐皇族为了其正统,所以追认李耳为先祖的原因么?
其实不是,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道教本身。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天感应”的思想。
他的这套主张为当时汉朝的大一统局面的出现奠定了理论基础。
也从实际上使得儒家学说成为封建社会的主要统治思想。
成就了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
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儒家所宣扬的“天命”和“天感应”的神学体系缺乏细密严谨的思辨
,越来越显得粗陋和呆板。
两汉之际佛教传中原,而且,佛教自传
之时起就不断地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尤其是儒家的
髓,不断地实现“本土化”!
与此同时,中原的道家在东汉时也正式形成。
到了南北朝时期,天下战不断,使得老百姓长期生活在黑暗和混
之中,饱受战火之苦!
渴望摆脱苦难的百姓在现实中找不到出路,就把神寄托于号称能让
们长生不老、延年益寿、驱邪避祸的道教。
与此同时,佛教的因果报应、苦集灭谛等教义也正适合了当时底层百姓的悲观心。
这样就使得佛教和道教空前繁荣。
此消彼长,缺乏细密严谨的思辨的儒学越来越显得呆板的发展,从而使儒学的“独尊”地位发生动摇。
由此到前隋时形成了儒释道三教鼎立的局面。
儒释道为了争夺主导地位不断地争斗。
而王通正是因为亲眼领略了这种混的局面,这才提出了“三教可一”的主张。
但这在敬玄看来,根本就不可能实现,按照他一个“过来”的身份来看,宗教只能游离于政治之外,否则后世中东那些国家,就是大唐未来的下场。
“你说家兄推倒自己的主张?笑话!你有何凭证?”
敬玄淡淡一笑,目光炯炯的迎上质问自己的王绩:
“王舍可还记得王师傅是怎样阐述三教可一这门主张的?”
王绩冷笑道:
“莫非你是在考较王某?既然如此,那请云中侯听仔细了!”
王绩说完,背着手走了几步,似乎在回忆,然后才开道:
“家兄说,史谈善述九流,知其不可废而知其各有弊也,安得长者之言哉?通其变,天下无弊法,执其方,天下无善教。故曰:存乎其。安得圆机之士,与之共言九流哉!安得皇极之主,与之共叙九畴哉!”
话毕,王绩又叹道:
“可惜家兄生不逢时,没有遇上陛下这位皇极之主,否则一定能施展胸中抱负!”
这话立刻得到了在场绝大多数的赞同,这时候哪怕陛下不在,附和两声拍几句马
又能怎么了?
有不要脸的,甚至还捏着袖子在眼角擦了擦并不存在的泪水…
既然为臣子,自然也不能独善其身,敬玄也接
道:
“王舍说得是极,陛下的确称得上是一位雄主,本侯也十分可惜王师傅未能在陛下麾下效力…不但如此…”
敬玄说到这里,话锋突然一转:
“不但如此,王师傅还说儒释道三教各有利弊,所以他希望能够出现“圆机之士”、“皇极之主”,以“共言九流”、“共叙九畴”,使各家能够相互借鉴、融合吸收,取长补短吸收他家之长以“通其变”,这样就可以使“天下无弊法”。”
敬玄这席话说得掷地有声,而且细品之下理解十分通透,使得屋子里内的不少饱学之士纷纷点,他们现在开始真正相信敬玄的确是王通亲手调教出来的弟子了。
敬玄见到众表
,也稍稍松了
气,最近除了督促那些师弟师妹们,他自己也没闲着,就是翻看一些王通生前的笔记,虽不求通悟,但能知道个大概也好过两眼抓瞎。
这时,一位儒生突然从官员的队伍里走了出来,冲敬玄微微一施礼,然后十分客气的问道:
“老夫苏勖,敢问云中侯一句,既然文中子已提出共言九流”与“共叙九畴”,那为何又要推翻呢?”
苏勖啊,鼎鼎大名的秦王府十八学士,历史上与李泰一起修撰《括地志》的便有他,算得上是一位少见的地理学家,敬玄没想到这位大牛也来了,早先还想着等中华大学开学了,把这位请到大学教授地理课呢,于是十分客气的冲苏勖回礼道:
“不敢受长者一礼,王师傅并非是完全推翻,其实就是因为三教可一光靠理论,根本做不到。”
敬玄说到这里,环顾了四周一眼,见所有都在等着自己说下去,便重新解释道:
“众所周知,王师傅希望改变自前隋以来政出多门的顽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