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找不到回家的路!请截图保存本站发布地址:www.ltxsdz.com
李素咂摸了一下诸葛瑾提供的数据,又复盘思考了一下,也注意到几个疑问点,便打断对方的继续陈述,先追问道:
“一共六万八千户,居然只有二十八万七千
,每一户的
这么少么?前两年的账目我倒是没关心,往年往凉州移民也是每户那么少
么?今年的移民构成如何?”
按照这个比例,每一户才刚刚四
多一点,这在汉末绝对算是少了。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一般朝廷统计的户均
数都是六个左右。
诸葛瑾对答如流:“往年移民户均也在六
左右,但那主要是因为往年往外移的都是无地赤贫之家为主,益州当地
多田少。这些百姓要举家迁走,孤寡无
赡养,迁移成本也就高了。
今年主要是重点解决了蜀中大族的相对贫寒少地的分支,连杨洪杨太守都带
支持了,陈实也没办法跟着认了。陈杨两族旁支、佃户就厘清了两万多户外迁。
这部分里,还有很多是核查了分家不彻底的、要征收额外并户杂费的,让无地幼子分家出来移走。年长的父母随长子在益州养老。
另外,益州地方财政上,今年也对分家部分外迁的移民提供了新的补助,尤其是对部分成年子
外迁后、留下的老
。
我采取了‘从年过七十完全免税,降低到年过六十完全免税’,原本的‘年过六十到七十之间,按次丁男减半征收’,改为‘五十到六十之间就算次丁男,减半征收’。这两项措施之后,百姓也都很配合。
同时,还能进一步缓解益州未来的
增长、同时又让移民到雒阳的百姓更有活力、未来可以出力更多、增长更多。”
李素听诸葛瑾的解说时,一开始还愣了一下,但稍稍消化了其中原理后,才不得不暗赞果然
妙。
诸葛瑾可以啊,做布政使这几年,自己都琢磨出那么多
微奥义的“宏观调控”手腕了,这些甚至都没有李素教,是他自己想出来的。
之前李素要求的移民,并没有进一步的
细分化,加上都是最穷的
移民,所以这些移民的年老父母肯定都要跟着走,否则老
留在益州会饿死。
但实际上,如果考虑移民效率,以及对各地
增长的调控,当然是“只移年轻
”的效果最大化,对成本的节约力度和效率也最优。
道理很简单,老
移出去,只是移了本地一张吃饭的嘴,但老
已经不会再生育繁殖了,就算不移出去,在益州当地养老十年二十年后也会自然老死。
年轻
移出去,年轻
还会繁殖,这样把生育旺盛的移到需要
增长的地方,长期效益会更明显,对
密集地区的调控效果也更好。
当然,往年诸葛瑾就算想到这一点,也没法做,因为老
留在本地没活路。而西北太穷,有点出路的大家族的贫寒旁支也不肯去,移民阻力太大,容易引起民怨。
今年之所以可以了,完全是因为移民不是去陇西、金城,而是来河南尹。
就好比后世你给一个成都
兰州户
你让他移民,他可能怨声载道,但如果你给他一个京城户
,甚至只是雄安新区户
,让他移民,他就会乐意。
益州
也知道,天下太平在即,雒阳的凋敝只是战
导致的暂时现象。那里毕竟是曾经的大汉国都,现在还有李司空兼司隶校尉整顿治理,未来富庶起来可期。
这种
况下,对外移民的阻力大减,才能吸引到更好的移民
组合。
而诸葛瑾想到的,就是不再只盯着底层赤贫,而是拆分当地大家族的没落旁支。
大家族的没落旁支虽然也没多少田和闲钱,但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不用全家都移走,老一辈孩子多的,可以只让长子给父母养老,次子往下移民出去,全家的田都给长子种。
移年轻
的好处,就是对
调控能事半功倍,因为你移走的不仅是现在这几个
,还有未来的繁殖能力。
同时把支持移民的
家,老一辈的纳税年龄降低十年,六十岁半税改到五十岁就半税,六十岁就全免,老
继续在故乡安享晚年就好。
甚至原本七十岁才全免的,现在可以改成七十岁政府还给少量基本
粮补贴,或者是给他负有养老义务的独子减税。
这样百姓的后顾之忧就少了很多,同时财政负担也不会很重——因为汉朝的医疗条件下,穷
能活到七十岁的比例其实很少,没几个
能拿到政府补贴。
诸葛瑾这一手宏观调控,居然把“退休养老补贴”的雏形给弄出来了,虽然不是普遍的。
不过,养老金制度在历史上的出现,本来一开始就不是普遍的——养老金制度最早在近代的普鲁士出现,一开始就是只给为国家立过功的退役军
的。
诸葛瑾现在无非是适用范围比历史上要扩大一些,李素敏锐地抓住这一点改革契机,觉得可以形成规范的制度
成法,将来行政有法可依。
李素想到得意之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