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找不到回家的路!请截图保存本站发布地址:www.ltxsdz.com
陈到发现李典去营空之后,还不死心,又小心地穿过两层营地,往前搜索了大约十里地,确认实在没有任何异常,连曹军的粗重辎重物资,都留在营里没有带走,也没有放火烧毁,就知道肯定是偷跑了。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之所以不放火,当然不是因为曹军仁慈、把这些笨重的物资留下来资敌。他们纯粹只是怕火会引起汉军的警觉,从而导致逃跑无法神不知鬼不觉的进行。
当然了,曹军已经尽可能搞坏,比如一些帐篷布料,带不走也找地方挖坑埋了,能让汉军少找到一点战利品就少一点。实在处理起来太费事的才留下。
得到陈到回报后,高顺和诸葛亮连连去查看,高顺内心也是有点懊悔,问计道:“李典应该已经跑远了,还要不要追?”
诸葛亮想了想:“追!虽然我军也不甚锐,行动迟缓,但不试试怎么知道。李典毕竟是孤军悬于后方,我不信曹
撤军的时候,会先让李典撤、再让围困昆阳叶县的主力一起撤。
曹军既然跑了,肯定胆寒,担心我军追杀。要是十几万大军被我军也是十几万缠上,这天寒地冻的,虽然我军不能保证必胜,曹也绝对不敢赌。
所以曹既然真有那么谨慎果断、肯撤退,就肯定有魄力随时壮士断臂、牺牲李典。我们追上去,有可能大将军从昆阳出发的部队,能截住李典去路,那我们也不算白忙一场,好歹最后时分还能歼灭曹军断后阻击的部队两三万
。”
诸葛亮很快就想明白了:追不到主力,算是他没算准曹,过去的就过去了,可尝试一下,就有可能无风险地拿下曹
的阻击部队,那也不无小补。
蚊子再小也是嘛,何况对面有两三万
。
高顺觉得很有道理,不管追不追得上,强行军试一把,也算对得起自己的职责,同时也当是练个兵了。
南阳郡这两年训练的十几万新兵,见血的机会确实少,十万一直在修河,其中两三万
博望坡之战才逮到第一次机会见血。
这支部队也没有经历过奔袭强行军的苦,正好砥砺一下,哪怕大雪天翻山摔死百十个,也是没办法的,至少活下来的都得到了锻炼。
决定要追之后,剩下的问题就是往哪儿追、怎么追。
对此高顺和诸葛亮商议之后,倒是很快得出统一意见:先派出快马斥候,撒网搜索,而主力部队在得到新的报之前,就按照先挺进到澧水源
,然后顺流而下的路线追。
如果中途有别的报变故,再随机应变。
当天午后,高顺和诸葛亮的部队已经追出了三十里,通过了山区最难走的路段,抵达了澧水源。
到了澧水之后,诸葛亮很快又发现了一个困难,那就是曹军撤退的时候没有留下任何船只。
汉军要继续追击,就只能靠两条腿走路,或者是临时砍伐树木扎简易的木筏来运输随军辎重。但无论选择哪个办法,都会耽误时间。
这时候就显露出还未修好的那条南阳运河的好处了,要是运河挖通了淯水和澧水、滍水,那汉军在汉水流域的船只就能直接开到这儿,哪还费那么多事。
好在,诸葛亮行军始终会带着一些他自己发明出来的水陆两用大篷车,只是数量不够十万大军一起用,只能是分批摆渡,稍微节约一点时间,顺便让部队行军省力些。
“要是运河已经修通,此刻有船只千艘,哪里还怕曹撤军,想怎么追就怎么追。唉,隔着一道桐柏山分水岭,果然是进攻一方吃大亏。”诸葛亮部署之余,也是扼腕叹息。
之前夏侯惇和李典承受的后勤灾难,在攻守逆转之后,很快就落到了诸葛亮上。
部队又顺着澧水追了三十里,当天的天色就已经彻底全黑了。高顺的部队也不知道敌军走到了哪里,只能是先扎营休息一夜。
至于有水陆两用篷车的部队,继续顺流去叶县,进城休息,然后换一批叶县守兵组织牲畜、连夜把船拖回上游,准备明天再摆渡一波。
诸葛亮和高顺正在忙活,忽然就遇到了从昆阳先到叶县、再逆流而来的关羽斥候兼信使。
这队信使的使命,是沿途搜索昆阳到叶县之间的战场、是否有发现敌军,然后把况和部署汇报沟通给可能出现的高顺和诸葛亮。
这是诸葛亮自从一个多月前,第一次跟关羽恢复联系,他连忙长话短说先问了关羽那边的况状态,然后问起敌
。
关羽派来的信使表示:没有发现昆阳和叶县上游,有任何疑似李典部等曹军堵断后部队经过的
况。
大将军觉得因为昆阳城中缺乏战船和骑兵,本来就不可能沿着水路追上有船撤退的曹军,所以决定赌一把,赌曹军断后部队轻装改走陆路、绕行撤往昆阳以北的襄城。大将军已经带着昆阳守军一半的兵力,去堵截从桐柏山垭撤往襄城的丘陵谷道。
此前汉军与曹军在此对峙了两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