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倘或遇到跳尸……弟子岂不是糟糕至极?”
公孙观主回手便是一个
栗:“跳尸、跳尸!遇上便如何?堂堂七尺男儿,挥剑赶跑便是!亏你还是我道门弟子,竟惧怕这些
祟之物……”
“别打、别打了观主!弟子这便去找。”卓松焘护住
部、慌忙跑开。一面跑一面腹诽道:跳尸的确不足为虑,哪有观主您老
家下手狠辣啊……
两
又找了一个时辰,弦月已渐渐西沉,墓碑上的字迹、开始变得昏黑难辨。
公孙真
直起身子、叹了
气:“终究还是老眼昏花,这碑上斗大的名讳,竟也看不清了。”
“观主……您看这方墓碑,形制和年代似乎要久远得多……墓主
的名讳,似乎都已风化……”卓松焘似有所获,只是学识浅薄、并不敢断言什么。
公孙真
闻声走来,借着愈发稀薄的月光,看到荒
间掩着一块五尺见方的“圹铭石”,左下角微有缺损。石上原本整整齐齐刻着小字,似是墓志。但风化严重,只能隐约辨识出“振威将军”“泰和六年”“建康”等寥寥几字。但已基本可以确认,是晋朝的碑石无疑。
“自魏朝至晋朝,朝廷屡禁碑碣,司马懿更有‘不坟、不树、不谒’的祖训传世。因此,这圹铭石本该
埋地下、用于封盖墓室,却不知为何曝露在此?”公孙真
捋须道。
“想来是后
贪其金银财帛、发冢掘墓,随手丢弃于此。汉赵国那位末帝刘曜,便是此道中
。”卓松焘凭着不多的学识,勉强抛出了个答案。
公孙真
微微颔首、不置可否:“便是这块了。暝灵子,把这圹铭石拖走,先寻一处农
(本章未完,请翻页)
田埋藏好,做个标记。明
咱们带了斧凿过来,再做处置。”
“啊?观主,这圹铭石粗看便有二百多斤,我一
如何拖得动?”卓松焘哭丧着脸道,第一次觉得公孙观主、居然如此狠心。
“暝灵子,我已年过古稀,而你正当盛年。圹铭石你不来拖、要我这把老骨
来拖吗?”公孙真
心平气和、以理服
道。
“这……弟子谨遵观主法旨。”卓松焘说完,彻底沉寂下去。早知如此,观主那
安排
去通远渠探查,自己就该率先站出来、勇挑重担,便不会有今夜之遭遇。
心中不平归不平,卓松焘还是果断将肩上绳索取下,把这方圹铭石五花大绑、固定结实。然后拽住绳
,搭在肩上,双腿发力,那圹铭石才仿佛一只年迈的耕牛,开始向前挪动起步伐……
号声三叠,击鼓三通。伴随着鼓角声起,洛城行营的一天,在晨曦中飞速展开。
新应招的兵募们、在都虞侯的监督下,迅速检查着弓箭、箭囊、横刀、砺石、军甲等装备,列队跑去大校场,开始一天的训练:
弓马队列阵东南,身跨良驹,兵募们或挽弓
向远处的木马、或持戟掼透马前的木
。
步
队列阵东北,手持弓弩,兵募们十
一排,将手中箭矢
向二十步外的铁札甲。
长矛队列阵西北,手持丈八长矛,兵募们忽而成排奔袭、忽而顿身直刺。
横刀队列阵西南,兵募们皆一手持刀、一手持盾,两两拼杀,刀刀狠厉……
行营正中的空地上,春
无比顽强、长势颇佳,十几名军官手持月杖、纵马飞掠,兴致勃勃打起了马球。
拳
大小的雕花马球、宛如受惊的田鼠,在数道马腿下惊惶逃窜。陡然遭受重击,马球便如流星般飞起、凭空画出一道弧线,跃
球门。每每这时,场上一方便会
出欢呼。
致果校尉谭令德,骑着乌云踏雪骓,正与怀化中侯邵易飞、宣节副尉宁长庚、队正方七斗、陈谷等
打得火热。
一名斥候飞奔而
,停在谭校尉面前,抱拳躬身道:“太微宫太祝洪治业求见!”
谭令德将手中月杖一甩、扔给旁边替补的一名伙长,翻身下马:“你们继续!”
说完,便向斥候示意,要他将候在辕门外的洪太祝,带来自己营帐说话。
不多时,洪太祝来到谭令德帐下,绕开硕大的沙盘,拱手笑道:“谭校尉向来可好!王宫使遣我过来,是为几
后的一桩谋划……希望能借几名身手不错的兵募,届时从旁协助。”
谭令德眉
微皱:“我行营中将士兵募,近来
练科目繁多,恐不能如王宫使所愿。洪大
回去、还请解释一二。”
洪太祝开
被拒、却不生气:“此番之事,涉及祆教与洛阳城中几桩公案,且有元相在后面支持。望校尉大
不看僧面看佛面,只需调拨十余
即可!”
谭令德听到元载之名,眉间纠结之色顿去大半:“既然元相看重这事,我自不能甘落
后。容我稍后调配一番,哪十
可去、名录稍后着
送到太微宫。”
洪太祝抱拳谢过,又与谭令德寒暄过几句,才自行出了行营,赶回太微宫复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