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找不到回家的路!请截图保存本站发布地址:www.ltxsdz.com
历和帝王心术这两个方面来说,这四个最合适而已。
而个方面,王不饿更加倾向于灌婴。
他已经担任了四年兵部尚书了,这个时间是一点也不短了。
而且还是自己的铁杆心腹,打出道就跟着自己混的小老弟,忠诚方面自然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现在还面临着一个问题。
把灌婴调走倒是容易,可是谁来接任?
据了解,兵部的两个侍郎,目前也不具备接任的能力。
而各部尚书这个位置,看似并不重要,实际上还是很重要的。
在挑选员之前,王不饿比较在意的是这个
有没有过独自掌管一方的资历。
这个位置更需要的是眼光,而不是说我熟悉这里的环境,我知道他的工作流程我就能胜任的。
而现在大汉的底子还很薄,虽然看似才济济。
但那只是顶端的才,调走每一个
,都要多方考虑的,不然万一调走了他,这个窟窿补不上去,那就会形成一连串的后遗症。
比如说曹参和张苍,这俩调走任何一个,吏部或者户部谁来掌管?
但是调走灌婴的话,兵部尚书这个位置可以让王离来接任。
而王离离开南郡兵营以后,可以让周勃接任王离的位置。
至于英布会不会服气,不重要,给他一个新的机会就是了。
对,就这么!
三天后的内阁会议上,王不饿直接提出了新的事变动。
这一提案,大家当然是毫无疑问的选择通过。
皇帝想要任免官员,谁敢有啥想法?
况且这个任命也并不是胡来的,大家在新的员安排上面,也挑不出什么毛病。
于是,散会后便拟了几份调令。
调灌婴任中书省令。
调王离任兵部尚书。
调周勃任南郡兵营大将军。
调卢绾任渔阳将军。
调英布任蜀中兵营大将军。
陈铁山则是在将蜀中兵营移给英布之后,便返回关中,改任关中大将军。
这又是一个新的职位,他跟地方上的职责并不一样。
但是朝中的都知道,陈铁山这个关中大将军,其实是在为武威郡保驾护航的。
虽然没有设立兵营,但大将军的名号是给了。
现在整个大汉顶上挂着大将军称号的只有四个
。
南郡兵营大将军周勃,蜀中兵营大将军英布,云中兵营大将军韩信,以及关中大将军陈铁山。
将领来回的调动虽然看似很折腾,但是怎么说呢,这同样也是帝王心术的一种手段。
一个将领,是不能长期在一个地方任职的。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蒙恬,蒙恬死后,身为他的副手,王离就很难立即接手军队。
哪怕有朝廷的任命,军队也依旧认可已经死了的蒙恬,而不认可正儿八经朝廷任命的王离。
虽然这里面有着各种各样的恩怨仇,但是作为国家,作为皇帝,这个军营离了你他就不转了,那就是朝廷的失败,就是皇帝的失败。
所以,汉军现在也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五百主以上的军官升迁,必然会被调到其他的军营任职。
而校尉级别的军官,基本上三年一小换,五年一大换。
而汉军现在基本都是模块化的训练,根据兵种的不同,各自兵种的训练标准和要求都是一样的。
超纲的内容是军官自己的加餐,但不管你超纲多少,基本的训练要求是要完成的。
这也就保证了汉军的下限,一个军官不管被调到哪去任职,起码你能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带的军队是什么水平的。
而为了防止军官担心三年后就走,到时候便宜了其他,从而不认真训练。
兵部在这方面也是做出了一些应对措施的,军队战斗力上升,有奖,你接手后军队战斗力下降了,那么抱歉,你的能力是有问题的。
当然,这种调动也只是本兵种内部的调动,而且通常也不会太折腾。
比如韩信的云中兵营,军官调动基本上就限制在云中兵营内部,最多就是调少量的去渔阳兵营。
其他军营也是同样的作模式,基本上来说,除了高级将领以外,很少出现跨兵种的调动。
而周勃在成为骑兵之前,他就是南郡兵营的将领。
目前东方没有大的战事,也有足够的时间给卢绾去适应,这也是为了增加帝国高级将领的储备规模。
会议的最后,王不饿突然想起了一件事。
二十天前的内阁会议上曹参曾经提了一句,然后就没了下文。
最近因为中书令调动这事让王不饿又想起了这件事,隐隐之间的也有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