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了。
对父母要见高崎,陶洁还是抱了一线希望,盼望着父母可以认可高崎,这个她自己选择的对象。
因此,她会要求高崎尽量穿的体面一些。给父母买礼物,也是竭尽所能,多买一些,试图以此来打动父母。
高崎虽然知道这些都是徒劳,还是不忍心违拗陶洁的意思。
这回他有钱,十块一盒的红塔山,他买了两条,上好的茶叶买了二斤,还买了两瓶五粮
酒。另外,除了水果罐
,他又买了几样城里的点心,直到再买就拿不了,装了满满一旅行包。
旅行包也是买礼物的时候,现买的。
然后两个
就提了那个大大的旅行包,匆匆去车站买票,急呼呼地上车。
陶洁坐在车里靠窗的地方,高崎坐在她的外边。
看着妻子脸上表现出来的忐忑,高崎只能暗暗握紧她的小手,算是对她的鼓励了。
“不要多想,”他对她说,“谁也不能拆散我们,谁也不行!”
陶洁家所在的小镇,就在公路边上。
沿着公路,有一些二层楼的商铺。商铺后面不远,就是小镇。
小镇里多是平房,密密麻麻的向四周蔓延了一片,偶尔在平房中掺杂一座两层或者三层高的楼房。
镇里小路多是土路或者砖路,十分狭窄,蜘蛛网一般四通八达,通向各家各户,很少有宽些的水泥路。
以后的
子里,高崎曾经许多次来过这里,却依旧无法认清这些小路,到底哪一条能够走到陶洁家。
没有陶洁带路,他永远都不会找对地方。
到陶洁家的时候,十一点刚刚过,比上一次来,提前了半个小时。
高崎依旧和上一次差不多,只是手里提着的包,比上次大了很多。
进门依旧是
鞠一躬,问侯陶洁的父母:“叔叔阿姨好!”
守着陶洁,父母对高崎还算客气,母亲淡淡说了声:“坐吧。”把高崎让到外屋的沙发上坐着,父亲则去泡茶。
这时候,与陶洁家不怎么常来往的二姨,就从外面的厨房里出来,进了外屋。
陶洁父母家住的,依旧是镇里的平房。一个小院子,外带两间各有十几个平方的房间,分了里外屋。
外屋是客厅兼餐厅。沿墙放了两个单
沙发,屋中间则放了个矮腿小方桌。平时用来吃饭,来客的时候,当茶几招待客
。
里屋则是卧室。
另外,外面不大的院子里,盖两间小房子,一间用来当厨房,另一间是陶洁在家的时候住的。
陶洁还有个弟弟,去年当兵走了。
不走的时候,弟弟在外间搭张床睡。陶洁是
孩,就有独霸小院里那间房子的权力了。
后来,陶洁去唐城量具参加工作,住职工宿舍,弟弟才不在外间搭床,去院里的小屋里睡。
碰上礼拜天姐姐从厂里回来,还是要回到外间搭床。
那个时代,小镇上做工的非农业
,基本都是这么一个状况,仅仅是住房问题,就够难为大家的。
两个孩子,姐妹、兄弟还好说。像陶洁家这样,一个男孩一个
孩的,就更麻烦。
孩子都大了,总不能让他们睡在同一个屋里。
陶洁只有姐弟俩,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还有孩子更多的,住房就更紧张,需要发挥超
的才智,合理利用所有属于自己的空间,才能把长大的孩子们合理地安排好。
过了一辈子这样的拮据生活,陶洁的父母不愿意闺
再找个穷工
,像他们一样,再过这种穷苦的生活,也是有自己的道理的,无可非议。
何况,现在的工
,已经不能和他们当年的时候相比了,地位更加低下。
二姨进门,高崎又起来让座,大家不免又客气一番。
二姨就坐下来,陪着大家说话,夸高崎小伙子长的周正,也懂礼貌。
陶洁却心里暗暗纳闷,二姨今天好好的跑来做什么?
其实,高崎是知道二姨来的目的的。
果然,陪着大家说会儿话,二姨就站起来,推说给他们做饭,然后就拉了陶洁去帮忙。
这样,外屋里就只剩下高崎和陶洁的父母了。
后来,高崎从陶洁那里知道,二姨家里是两个儿子,平
里吃喝花费就比陶洁家高出许多。
特别是两个儿子眼看着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二姨家愈发捉襟见肘,总是到陶洁家里来,要这要那的。
子久了,陶洁妈也受不了,说话不好听,姐妹俩就有了罅隙,很少来往了。
可陶洁找高崎这个事儿,陶洁妈是不希望他们成的,外
知道了不好,还是自己
抵实一些。就买了礼物去二姨家,把二姨请了来配合。
二姨的主要任务,就是绊住陶洁,好让陶洁爸妈跟高崎好好谈谈,让他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