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事了。
在地星,在华国,有着七年的发展时间,国内的电影院数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两者之间的院线数量完全不在同一个量级上面,更别提国民
数上的巨大差距。
如果拿到现在来放映,那票房绝对要
炸!
前提是李淳罡能找到好的电影发行公司。
如果是一般的小发行公司,肯定拿不到这么高的院线排片率。
国内比较知名的大型电影发行公司有中影、华夏、华谊、星美、光线、博纳等等。
中影跟华夏是国字号背景,工作方式中规中矩,但在国内院线方面影响力比较大。
华谊光线采用的是发行矩阵的模式,即n个城市都有这两家公司的落地发行经理,在上片的时候,落地发行
员会跟当地影城进行沟通,负责首映跟路演等等工作。
星美、博纳是大型的内地民营企业,工作方式跟中影华夏有异曲同工之处,只是没有发行进
片的发行权利。
可能有
不理解其中关系,简单地说,就是发行公司就是渠道商,李淳罡这个生产商需要把生产出来的商品(影片),
给发行公司(渠道商),拿到院线(商城)去销售,然后根据票房(销售额),扣除各个环节费用成本,最后到手才是属于自己的利润。
比方说100块钱票房,需要先扣除5%的国家电影发展专项基金跟3.3%的营业税,院线方面按50%分成。(09年某电出台的政策,参照国际规定,要求院线分成不得超过50%)
话说,每年这5%的电影专项基金,也不知道到底用在了哪里,咱也不敢问,咱也敢说......
另外发行公司一般占5%-15都有可能,这个得看影片的具体质量,质量好,可能分成会要少一些,相反质量差,分成会要得高,甚至质量差到一定程度的话
家都未必会
费这个功夫去为你发行。
大型发行公司肯定要价更高,因为这个关系到院线排片率问题。
一般来说,100块票房,制片方最后大概能拿到30-40块钱左右,按比例是30%-40%的区间,基本上不会超过40%。
所以业界都会说,一部电影,票房至少要是成本的三倍才能保证不赔。
比如总共1000万的制作+宣传成本,至少要3000万票房才能回本。
因此很多电影就算上映,要是质量不过关,照样扑得一塌糊涂。
说了这么多,其实都是废话。
在这之前,他们得先把电影成品拍出来,不然说再多、想再多也是白费心机!
林梦对他这种“领导张张嘴,下面跑断腿”的甩手掌柜行为很不满也很无奈,但拿他没办法,谁让
家是老板。
问题关键在于李淳罡已经把剧本的事
给解决了,等于说给这件事
已经开了一个“
”,剩下的过程与结尾就是她需要劳心劳力的工作了。
“行吧,我尽力。不过这部网剧......嗯,我是说这部《沉默的真相》的题材会不会有点太敏感过
了?我们第一部网剧就拍这么敏感的题材,是不是有点挑战
太大了一点。”
《沉默的真相》一共才12集的内容,放在低成本网剧上都算是篇幅十分短的范畴,但短归短,内容反应出来的问题还是十分敏感的。
林梦随意翻着手中《沉默的真相》的剧本,一共十二集内容的剧本她已经大致浏览过一遍了,现在唯一的想法就是感觉李淳罡这颗脑袋不知怎么长的,哪来那么多奇思妙想与源源不断的灵感。
别
想要一个好剧本,起码得花一年半载时间慢慢找慢慢挑,他倒好,随便写一个出来,都能让
看完后禁不住眼前一亮。
李淳罡直接说:“正是因为内容方面有点敏感,我才另外又写了《夏洛特烦恼》的剧本。如果最终无法过审的话,咱们就全心全意拍摄后者,如果能成的话就齐
并进。”
此一时彼一时,哪怕地球与地星之间的文化背景再相似都好,他都不敢打包票说《沉默的真相》就一定能够过审。
因此才有了《夏洛特烦恼》作为备选的诞生。
低成本网剧想要逆袭,最关键是能出“名场面”,比如低成本影视剧经典作之一《
公寓》里面的就有十分多的名场面,这样就不愁没有市场。
很多制片方挑剧本也是这样,专门挑能出“名场面”的剧本,才会找
对剧本做评估。
李淳罡自然是不担心剧本问题的。
《沉默的真相》本身的定位就是悬疑剧,真正想让观众看到的是剧中所想要表达的
意与社会现象,至于有
觉得拍得烂、剧
太压抑等,李淳罡觉得都无所谓。
萝卜青菜各有所
。
不管什么产品,肯定有
觉得好,有
觉得不好,小说如此,动漫如此,游戏如此,影视作品自然也是如此。
李淳罡始终觉得自己的作品是给喜欢的
看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