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抗命不遵,西征军主帅怕自己被王建杀死,于是自行回中央复命。
王建随后派兵驻守边关,切断了西川与唐帝国的联系。
自此,西川成为王建的禁脔,时为891年,这个政权被称为蜀——这就是十国的第一个国。
西线的中央军是回不来了,昭宗皇帝只能硬着
皮把东线战役打下去。
这一
战役的胜利者是李克用,但他的实力在经过了战争之后,还是有所削弱。
最惨是昭宗皇帝,因为他苦心经营的中央军遭到李克用的重创,折损大半。
于是。
朱温渔翁得利了。
朱温是李克用的死对
,实际上,唐昭宗征讨李克用就是他撺掇的。
在此次战役中,他的嫡系并没有遭到太大的损害,充当炮灰的基本上都是唐昭宗的中央军。
战后,趁着李克用被削弱,见缝
针的朱温迅速崛起,实力逐渐超过了李克用。
892年,也就是王建控制西川的次年。
割据江淮的杨行密被唐昭宗任命为淮南节度使,这个政权为吴——这是十国的第二个国。
淮南节度使原先另有其
,杨行密只是此
的部将。
黄巢败亡之后,余部在秦宗权的率领下转战于中国北方,为祸甚烈,原淮南节度使被部下所弑。
杨行密打着为故主复仇的旗号崭露
角,成为淮南地区事实上的首脑
物。
杨行密控制淮南的次年,割据福建的王
被唐昭宗任命为福建观察使——这是十国的第三个国。
王
出身流寇,早年间转战于福建一带,响应黄巢。
后来逐渐成为当地流寇的首领,一步步控制了福建全境。
朝廷鞭长莫及,只能招安,正式任命他为福建长官。
同样是在王
控制福建的这一年,割据浙西的钱鏐被唐昭宗任命为镇海军节度使。
钱鏐后来被封为吴越王,这个政权被称为吴越。——这是十国的第四个国。
3年之后,也就是896年,割据湖南的马殷被朝廷任命为潭州刺史。
马殷后来被封为楚王,所以这个政权被称为楚国。——这是十国的第五个国。
9年之后,也就是公元905年,割据岭南的刘隐被朝廷任命为清海节度使。
这个政权的当权者后来称帝,改国号为汉,史称南汉——这是十国的第六个国。
当南方的非主流纷纷割据自立的时候,北方的主流正在忙着抢大唐的衣钵。
在此阶段内,中国北方势力最大的军阀主要有四个,即晋王李克用、梁王朱温、岐王李茂贞、燕王刘仁恭。
907年,朱温篡唐,强迫唐朝末代皇帝禅位,改国号为梁,史称后梁——这是五代的第一代。
这段剧
,颇为复杂诡谲,石
看了仔仔细细地仔细阅读了一番,这才大致弄懂了一些。
她赶紧打开群聊,看看大家的看法。
“哈哈哈!祁元写的这个朱温,我感觉,就是一个加强版的董卓啊!!”
“朱温数次反水,背叛自己的主公,杀朝臣,排除异己,这样的
,呵呵了!”
“朱温白马驿杀了太多的
了!倒胃
!”
“平定黄巢起义,终结了大唐三百年江山的朱温,还是很厉害的!”
“北方政权当中,最有希望南下的就是势力最大的朱温,挡在他面前的政权有三个,即杨行密的吴国、马殷的楚国,以及王建的前蜀。
杨行密对朱温的态度是坚决反对。
朱温未尝不想南下,只是杨行密死活不让道,曾几次痛击朱温,朱温也对他无可奈何。
从这个角度来说,王
(闽国)、钱鏐(吴越)、马殷(楚国)、刘隐(南汉)能够紧随杨行密之后成功建立政权,未尝不是沾了杨行密的光,可以说吴国就是南方诸国的屏障。”
“王建(前蜀)的对外政策是保境自守,隔山打牛,对势力相对弱小的李茂贞软硬兼施,利用李茂贞屏卫前蜀,不跟朱温撕
脸皮,更注重与李克用保持友好往来,在地缘战略上对朱温构成夹击态势,使朱温不敢轻举妄动。”
“朱温之所以不敢南下,最为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李克用的威胁太大。”
故事继续。
在五代十国的第二阶段,梁晋争霸成为了局势重心。
这一年,朱温任命部将高季兴出任荆南节度使,后来这个政权成为了十国的第七个国。
荆南的大部分地区此时已被邻国瓜分,只剩下一座江陵城还在朱温的掌控之中,朱温任命高季兴出任荆南节度使,很有黑色幽默的味道。
可朱温想不到的是,这个弹丸小国的寿命居然长达57年,比他那只有16年寿命的后梁可活得长多了。
908年,李克用去世,其子李存勖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