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夺明白,这样的当
,摊主怕是不会落价了。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行!我要了,找个好点儿的盒子!”吴夺果断出
。古玩太特殊,有时候一个犹豫,可能就再也碰不上了。
何况还是个漏儿。
“咳咳!”左边的胖胖中年男就此起身。
而右边的老
儿则微微叹气。
这两
肯定是懂行的,只不过都比吴夺晚了一步。
收了这件青花八宝碗,时间也差不多了,吴夺拎着两件战果来到了大雅斋。
今天跟吴夺搭伙的鉴定师,名叫邱不落,今年已经六十八岁,早就退休了,原先在国有的东山省文物商店工作。
邱不落经验丰富,最擅长的是瓷器,同时见识比较广博,各种类型的古玩都懂一些,他和章老还有几分
,算是大雅斋的鉴定师中眼力最高的。
进了鉴定师的办公室,邱不落正在喝茶。
“小吴,这是逛市场了?有收获啊看来?”
“是啊邱老。不过都是小玩意儿,不值一提。”
“别谦虚啊,闲着也是闲着,现在没事儿,欣赏下。”
他这么说了,吴夺也不好拒绝,就把两件瓷器摆了出来。一件小狗钮盖罐,一件青花八宝碗。
一看是瓷器,邱不落的眼睛亮了,大致看了几眼,抬手一指青花八宝碗,“官窑,乾隆后期!”
吴夺一听,“邱老,厉害厉害,就这么几眼,一下子就给砸实了!”
邱不落呵呵一笑。他笑得很淡然,并不是因为得意,只是回应一下吴夺而已。
随后,邱不落又指了指盖罐,“犬钮盖罐,是明初的
青龙泉,但是你要说元末也行。等到朱元璋一统天下,这种
青就少了。”
吴夺忍不住啪啪鼓起掌来,心说邱不落在瓷器上的眼力,果然高明。
青花八宝碗吴夺弄得已经很清楚了,但是元龙泉吴夺还有不明白之处,就此开问。
邱不落就手拿起盖罐,讲了起来。
吴夺没想到,邱不落话挺多,时不时还会穿
和鉴定无关的闲话,而且很会聊天。
吴夺上次在会上见到邱不落的时候,印象是不苟言笑。而且吴夺一听他的名字,不由想起《
不落》这首歌,还想,他是不是一个像油画一样安静的老
儿?
说完了盖罐,邱不落就手拿起了青花碗,结果一翻底,“咦?”
而后又看了看吴夺,“咦?”
他第一声“咦”,是因为看到“大清嘉庆年制”的款,而非“大清乾隆年制”的款。不过,这一点,以他的水平,很快就想明白了。
他第二声“咦”,声音比第一声要大,这一声“咦”,是吃惊吴夺之前的反应。
因为他说乾隆官窑的时候,吴夺明知道落的是嘉庆款,却非常肯定他的说法。
这说明,吴夺看到了“大清嘉庆年制”,也看透了这是嘉庆初年乾隆当太上皇时期的官窑。
这小子果然有两把刷子啊,不怪章成锦和胡允德这么抬举他。
“小吴,看来这两件东西,你都是捡漏了?”
“这碗肯定是漏儿,花了五万;这盖罐嘛,差不多算行价吧,我主要是喜欢这个小狗的盖钮。”
邱不落点点
,“这碗,卖个二十万跟玩儿似的。”
“要不二十万给您算了。”吴夺哈哈大笑。
邱不落也哈哈大笑,“我还用嘉庆官窑的大碗吃过面条儿呢!那是九十年代的时候,我去山西出差,吃完面条就把那碗给收了,一共才花了二十块钱。”
“二十块?”吴夺有点儿无语。即便是九十年代,二十块钱买个嘉庆官窑大碗······
邱不落摆摆手,“这东西你可以放到咱们店里卖啊。”
“再说吧,我先自己热乎会儿。”吴夺点点
,“刚才就是跟您开个玩笑。”
邱不落也点点
,从衣兜里顺手摸出一件东西放到桌上,“来,看看我这件青花。”
吴夺定睛一看,是一件尺寸偏大的青花瓷鼻烟壶。
画片是风景,仔细一看,一面是黄鹤楼的风景,另一面还有两句诗: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
萋萋鹦鹉洲。
诗旁还有落款:乾隆年制。
吴夺尴尬一笑,“邱老,这东西肯定不是乾隆的啊。”
吴夺说话的时候还没细看,但这东西不需要细看就知道不是乾隆朝的东西。
因为乾隆叫弘历,得避讳。“乾隆年制”的青花鼻烟壶上,不会这么明睁大眼地写“历”字。
最起码得有个缺笔什么的。清代的科举考试,要是有考生忘了在皇帝名讳所用的字上缺笔,那基本就别想被录取了。
“那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