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他说的话自己总是听不懂?
又过了三
。
长安城发生了一件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的事。
监察御史冯渡被刺杀于长安城永乐坊的一条小巷内。
冯渡死了,死状并不难看,雍州刺史府的仵作验过伤后,向刺史呈上了验尸文书,冯渡的致命伤只有一处,就在胸
心脏处,凶手显然是个杀
的行家,仅用了一剑便结果了冯渡的
命,非常的
脆利落。
冯渡死亡的时间是在傍晚,城门坊门即将关闭之时,当时街上的百姓行
大多已回了家,冯渡就是在匆匆赶回家的途中遇害的。
当朝御史被刺杀,
质很严重,大唐向来广开言路,加上皇帝开明,胸襟广阔,从来不因言治罪,所以大唐的言官们活得很滋润,俗话说“路不平,有
踩”,而大唐的言官们岂止是踩路,简直见
就踩,踩得不亦乐乎,而李世民为了维护自己心胸开阔的光辉形象,言官们话说得再难听都只能捏着鼻子忍了,从大唐立国到如今,近三十年了,还没有一个言官因言获罪过。
如今倒好,一个言官竟不明不白被
在暗巷里刺杀了,这是什么?这是令
发指的白色恐怖!
雍州刺史吓坏了,这事他不敢瞒,会要命的,于是急忙将所有的案件文书上奏李世民。
消息传出,朝堂里的言官们顿时炸了锅,一个个堆起兔死狐悲唇亡齿寒的嘴脸,疯了似的向李世民上疏,要求严查凶手,诛其九族。
李世民也气坏了。
虽然只是一桩
命案,可
质太恶劣了!一个言官稀里糊涂死了,而且还恰好是在刚上疏请求驱皇子出京的奏疏后,莫名其妙的死在巷子里。
朝臣们都知道,原本李世民是不乐意自己的儿子们离京的,所以才会对皇子们装病赖在长安的举动睁只眼闭只眼,冯渡上的那份奏疏事实上已令李世民很不爽了,却只能迫于舆
不得不答应,尤其是舆
得他连自己最疼
的嫡子晋王李治也要派遣出去,可以想象,李世民该多恨冯渡这个家伙。
谁知在这个时候冯渡却不明不白的死了,不知道的
还以为是李世民
的呢。
李世民冤死了,是的,他确实不喜欢冯渡这个
,内心
处也有过
脆弄死冯渡的
暗想法。
可是,想弄死冯渡只是个构思啊!
李世民敢对着祖宗牌位和老子遗像发誓,冯渡的死绝不是他
的!
怎么办?当然是严查!
李世民为了洗清自己的嫌疑,同时也必须要查出谁在动手,敢杀言官,胆子实在不小。
于是,雍州刺史战战兢兢开始查案。
首先当然要查冯渡生前与谁结过仇怨,这一查下去,捞出了一群大鱼。
自从冯渡上了那道奏疏后,最恨冯渡的自然是这些死赖在长安不肯走的成年皇子们,他们中有的
甚至纠集
马,指着冯渡的家门
大骂,更有甚者,索
点燃了火把扔进冯渡家的院子里,差点把冯渡家整个烧了。
认真算起来,几乎所有的成年皇子都有嫌疑。
雍州刺史想哭,想家,想妈妈。
这活儿是
的吗?
那些皇子一个比一个嚣张,三句话不投机便拂袖而去,雍州刺史不敢得罪任何一位皇子,
家要拂袖而去,他只好老老实实看皇子们拂袖,声都不敢吱。
最后雍州刺史快被
疯了,他一个小小的刺史,哪有资格查皇子?于是只好再次报上李世民。
这件事估计把李世民恶心得够呛,于是向皇子们下了一道措辞非常严厉的旨意,任何皇子必须无条件配合雍州刺史查案,谁敢阻拦或为难,必将严惩。
世上所有男
的克星基本上都是他爹。
李世民的旨意刚下,这下
到皇子们着急了,尤其是那些指着冯家大门骂过街的,和朝冯家院子里扔过火把的皇子们,顿时收起了嚣张的气焰,老老实实指天发誓证明自己的清白,总之就是那句话,不可否认我确实想弄死冯渡,但是,那只是一个构思,伦家乖宝宝来的……
调查和自辩搞得轰轰烈烈,说来雍州刺史倒也不是废物,两三天的排查后,终于被他找到一条有价值的线索。
冯渡被刺杀的当时,晋王李治的车銮恰好从冯渡遇害的那条按巷边经过,车銮经过的时间和冯渡遇害的时间几乎发生在同时。
雍州刺史的眼睛亮了。
这如果是巧合,未免也太巧了点吧?
尤其是,晋王李治这次不得不出京赴任并州都督,皆因冯渡一道奏疏而起,可以说完全有杀他的动机。
于是,莫名其妙的,晋王李治成了谋害御史冯渡的最大嫌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