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找不到回家的路!请截图保存本站发布地址:www.ltxsdz.com
,刘弘也必然要从粮食开始下手。
还是那句话:农耕文明在封建时代的一切活动,都需要雄厚的农业底蕴做基础。
要想社会安稳,就需要百姓吃饱穿暖,安心种田;而国家要想富裕,无论是发展商业、手工业,亦或是建立新的经济秩序,也同样需要基本物质基础。
就现在后世的二十世纪,‘物质积累’的标准是有多少吨钢铁;二十一世纪,则看国库有多少贵重金属、外汇国债。
而此时,政权的基础物质积累,就是粮食。
只有粮食充足,流通的粮食能够满足国家基本需求,才有可能进行其他的活动。
——南征百越,东取越南,北伐匈,总不能让士卒们饿着肚子上阵吧?
刘则的下场,已经足以证明‘大军未动,粮先行’的重要
了。
——发展商业,建立手工业,总不能指望百姓肚子都吃不饱,就去行商为贾、养蚕织布吧?
可千万别被后世那些,把读者当睿智的网络文学作品骗了——对于刘弘这样的穿越者而言,掌控一个政权之后,首先应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好好种田。
什么南征北战、国富民强,都需要坚厚的农业为基础!
至于工业、商业的发展,更是要从布匹纺织业开始做起,才有那么一丝可能。
所以,即便不考虑历史风评,不在乎自己在后世心中的形象,光为了马踏
原,让华夏成为世界唯一一颗星辰的远大志向,刘弘也要安心种田。
尤其是在如今,汉室远不及历史上,大多数封建王朝平均水平的贫弱状况下,就更要如此。
实际上,从穿越那一刻,从第一次坐到皇位上开始,刘弘心中,就有着明确的认知。
正是这个认知,让刘弘在随后的一系列时间之中,屡屡做出准确的应对。
长安粮价几番涨跌,刘弘也顺势将粮食保护价政策,作为了自己在西汉政权上烙下的第一个烙印。
之后悼惠王诸子之,刘弘在召集中央大军,将齐地叛军合围于关外的同时,暗中命令小叔淮南王刘长率兵攻打南越,最主要的一个目的,也同样是为了农业。
——地处两广地区的南越,必然有着汉室此时还尚未拥有的优秀水稻!
刘弘也从来没想过仅凭淮南王刘长手下那几万郡兵,就一举攻下南越。
——要知道南越,可是曾经让秦始皇派大军五十万,前后打了足足九年才打下来;一年前,周灶带着十万中央野战军,却连南方群岭都没能翻过的硬骨!
通过武力统一南越,所需要花费的力、物力,只怕不比发起一次汉匈大规模战役来的少。
真有这功夫,直接把河南夺回来,养养马放放牛,骑兵他不香吗?
对于南越的问题,刘弘地看法与那位穿越者前辈比较类似——能不动手,就尽量不要动手。
毕竟南方的湿瘴,会为战争带来很多变数,也会让汉室遭受很大的损失。
但有一点,刘弘地看法却与那位前辈不同:原则上,能不打,尽量不打;但实际上,也不能完全不打。
用后世一位热血青年的话来说:打得赢就打,打不赢明天再打,明天没打赢后天还打,打到他怕!
赵佗这老乌
,就是不打不老实的。
汉开国之初,赵佗就已割据岭南,高皇帝刚遣使询问(威胁),赵佗就俯首称臣了。
而后,便是吕后即将亡故之时,赵佗又觉得自己行了,就再一次称帝。
结果赵佗运气好:周灶大军仗还没打,就被湿瘴+水土不服倒大半···
在历史上,最终是陆贾奉文帝命出使南越,短短几句话,赵佗就再一次臣服。
看看陆贾在赵佗面前说的话,就不难看出,赵佗是个什么货色了。
说白了,赵佗自己也知道:就南越穷山沟子那点,根本无法与坐拥中原万里土地、数千万民众的汉室抗衡。
明知打不过,赵佗却还几次三番自立为帝,挑战汉室的底线,难道是真的有野心,或者是没脑子?
显然不是。
赵佗真正的目的,是通过这种手段,来提醒长安朝堂:喂,别小瞧我啊,别无视我啊~
说白了,就是会哭的孩子有吃。
赵佗知道自己打不过汉室,但与此同时,赵佗也料定:汉室不会选择通过武力,去图谋南越那片山野林。
在此前提之下,再加上有天险为依、气候为凭,赵佗自然要时不时跳出来,汉室让渡利益了。
但这种把戏,显然很难在穿越者面前奏效:会哭的孩子,未必就会有吃···
——除了喂,打也是能停住熊孩子的哭声的!
对于南越,刘弘的态度很简单——通过适当的惩戒,让赵佗意识到:继续反抗统一,非但无法带来利益,还有可能带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