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白不仅说服了徐飞,还得到了付晓光等
的帮助。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他们搞设计确实不行,但计算却是老本行,不管滑梯的倾角还是长度与速度的关系,都给东方白算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没点数学底子,怎么搞研究?
这可帮了东方白的大忙,原本还得试验几次才能上马,有了研究
员的参与,所有数据变得清清楚楚,提出问题的当天,工程就进
了施工阶段。
嗯,不过东方白知道轻重,不是优先建造滑梯,而是先进孤峰号,在徐飞指定的位置建好气闸。
配套设备也安装完毕,还装上超级电池试了一下。
别以为装个气闸很简单,月球表面长年被各种宇宙
线轰击,随便抓把月尘,肯定有不小的放
,因此,进出气闸必须遵守严格的程序,避免将辐
尘带
生活区。
这就很麻烦了,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风淋,再就是设置缓冲区,把月面用的装备留在外面。
然而时间过了太久,也可能是为了保存战舰防止氧化,孤峰号里早就没有半点空气,虽然选好了一号基点,可在空气没运过来之前,这里就只是个真空的船舱。
一号基点并不是随便
选,而是位于舰尾的宿舍区。
简单点说,就是将一条通道的两侧密封,因为战舰本身的密封
就非常好,所以只要释放足够的空气,就能把封闭的舱段变成压力区,位于这段通道内的房间都可以利用起来。
东方白找了一间宿舍看了一下,虽然面积小了点,但各种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有点单身公寓的意思。
如此一来,不止节省了建设基地的大量
力物力,住宿条件也得到了根本
的改善。
要不是没有空气,东方白都想马上搬进来。
嗯,徐飞确实考虑非常完善。
也就是他熟悉舰内的环境,换个
过来,就是想出同样的办法,也找不到这么合适的舱段。
花了几个小时建好舰内首个基点,东方白转战舰外,开始制造滑梯。
他原本只打算造一条直通维修仓库的通道,但得到徐飞的指点之后,
脆把出
放在气闸之外。
等基点投
使用,
员下来走气闸进基点,物资下来走舱门进维修仓库,两全其美,岂不是美滋滋?
施工过程没什么好说的,无非就是找到合适的舱室,在将指定位置的舱壁分解,再重新组合成全封闭的通道。
虽然画好了设计图,各种数据也都进行了
确的计算,可谨慎起见,东方白每造好一段,都要亲自试验一下,速度快了慢了,都要在下一阶段进行相应的调整。
大问题确实没出现,小问题确实出了不少,就连滑梯的尺寸,都在施工半天之后重新修改,已经完成的部分全部返工。
若是放在地面,同等规模的滑梯连小工程都算不上,可放在月球,放大孤峰号上,确实是个不小的工程。
当最后一段顺利合拢,东方白亲自体验整条滑道的效果,先穿全套河豚装甲,再脱掉河豚,只穿生物装甲,最后再把一只标准物资箱推下去。
不管
还是物,抵达终点时的速度都在适当的范围之内。
直达基点的
通线圆满完工,几个
迫不及待地行动起来,把月宫基地储备的物资清点一遍,凡是需要送进基点的,全部运向舰坑。
上面一个
搬起来送进
,下面一个
及时接应,整个过程轻松无比。
对舰内的运输系统是建立起来了,但对外只能走缆索,那玩意的承重极限是八吨,就目前而言,足够了。
按说,再造个对外的系统才更加完善,但眼下没那个需要,东方白也不想
费那么多时间和
力。
总要给其他
留一点发挥的余地吧?
接到月宫基地上报的消息,北都大喜过望,立刻命令第二批研究
员出发,一齐送上月球的,还有为月宫号准备的大批物资。
物资中的大
是氧气、然后是食品,最后才是食品设备。
十多个
,外加特遣三队主动帮忙,仍然花了小半天,才把这批物资送进孤峰号。
徐飞亲手打开气瓶,空气充满生活区……为了尽量减少运输压力,运抵孤峰号的并不是空气,而是加大氧气比例的“混合空气”。
以为随便抽点空气,装进钢瓶就能送上月球?
大错特错,送上太空的每一克物资,都必须
打细算,哪怕空气也不能例外。
混合空气也不是随便用的,如果生活区的气压与海平面持平,那氧气就太多了,敢在这种环境生活,氧中毒肯定没跑。
所以必须适当降低气压。
听起来好像有些不可思议,但事实上就是这样。
举两个类似的例子,航天服内的气压相当于海平面的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