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又能部署到海外,而且也不能太过昂贵的主力舰。
如此,也就出现了装甲巡洋舰这么一个舰种。
大唐海军给装甲巡洋舰的定位其实就是:具备巡洋舰的远洋适航
、航速,具备高于巡洋舰,逊于战列舰的火力、装甲。
战时可以作为战列舰的补充,配合战列舰进行作战,甚至是直接作为舰队核心进行舰队决战。
说白了,其实就是一种缩小版的战列舰,或者是说二等战列舰,只不过大唐海军觉得战列舰的这个分类,应该是最顶级的战舰才能够配得上的称号,次等主力舰是不能
用的。
所以才特地搞出来了一个装甲巡洋舰的分类来。
至于原有更小吨位的山西级和广西级就只能委屈自己,退居为防护巡洋舰。
山西级和广西级吨位小,不过设计都是根据舰队决战而设计的,防护和火力相当不俗,远洋适航
也不错,这两级战舰一直都是在海外有部署,大西洋的第七舰队,印度洋的第四舰队都有这两款战舰。
因此直接改个名字称之为巡洋舰也是可以的。
而装甲巡洋舰嘛,自然是新一代新建造的战舰了,而且是建造数量不能太少。
毕竟如今海军那边万吨以上的战列舰数量不多,而海军方面又觉得没必遭建造太多一等战列舰。
因此也就需要继续建造并维持一支数量相当的二等战列舰或者是装甲巡洋舰队控卫本土海域,顺带到海外执勤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也就要求新一代的装甲巡洋舰除了防护和火力外,还需要携带更多的煤炭,以保证续航力,同时为了更好的进行海外部署,也要优化远洋航行的适航能力,并且为了能够快速赶到战区并参战,航速也不能太低。
火力上,海军倒是没有多大的要求,反正敌
也就那样,而且大
径舰炮价格昂贵,重量太重,万吨战舰都装备不了几门,要装备大
径舰炮,新一代装甲巡洋舰必然吨位会大大提高。
同时大
径舰炮
速太慢,三百毫米舰炮的
速要三四分钟才能打出去一发!
海军方面综合考虑之后,觉得还是成本更重要,数量更重要一些。
所以给舰政部定下的要求是:舰炮以一百五十毫米乃至一百二十毫米的舰炮为主,数量一定要多,至于大
径舰炮主炮嘛,就几千吨的吨位,随便搞一两门意思一下就行了。
海军对装甲巡洋舰的火力期望就是直接用一百五十毫米以及一百二十毫米的舰炮把敌
咋成碎片,至于大
径主炮嘛!
海军通过多次实弹演习里以及和土著的众多武装冲突里已经证明了,少量的大
径主炮根本没什么实战价值。
几分钟打不了一发,命中率也就那样。
除了对陆轰击外,海战中根本无法有效命中敌
,还不如直接用大量中等
径的舰炮,以数量取胜呢。
更重要的是,大唐海军基本上用不到大
径舰炮的穿甲能力来摧毁敌军的战舰。
欧洲海军都是一群木制战舰,最近几年他们学聪明了开始往战舰上敷设铁板,不过还是非常原始的铁板。
用不着大
径舰炮的穿甲能力!
说白了,大唐海军除非自己左手打右手,不然用不上什么舰炮的穿甲能力。
所以,大
径舰炮对于大唐海军来说,实战效能其实很
肋。
倒是防护比较重要,装甲带可以薄一点,但是必须要有,毕竟现在欧洲和鞑靼
都是有火炮的,哪怕是滑膛炮,但是大
径的滑膛炮威力也不小,没有装甲带是不行的,要是被敌
的滑膛炮给击沉了那就搞笑了。
航速上,要求并不算高,比战列舰高就行了,也不指望和那些没有装甲带,只有薄薄一层铁皮的巡洋舰相比。
续航以及适航
也是如此,只要满足基本需求,能够进行远洋航行就行了,要求不高。
海军高层提出了这些意见后,舰政部那些设计师们也没
费多少脑细胞,很快就是搞出来了原始的设计。
排水量达到了七千吨,这个吨位已经是堪比广东号了。
但是吨位虽然很大,但是大
径主炮只有区区一门两百五十毫米三十倍的舰炮。
毫无疑问,这门主炮就是点缀,基本没有什么实战价值,最大的作用估计就是用来恐吓土著了。
真正的主力火炮乃是一百五十毫米三十五倍舰炮,
设计师们给这款战舰密密麻麻布置了足足十六门一百五十毫米三十五倍舰炮。
然后还有众多的小
径副炮。
密密麻麻的舰炮部署,看的让
都
皮发麻。
续航上表现也不错,能够在十节经济航速上持续跑上五千公里,五千公里的航程再加上大唐几乎遍布全球的补给港
,完美解决海外部署问题。
最高航速有点慢,只有十六节左右,不过海军不怎么在乎。
毕竟战舰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