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忠臣。
这段对话,岳关让《大秦帝国之一统》拍摄了两版,一版古文版的,一版现代白话文版的。
这段对话相对来说十分重要,古语有古语的好,而现代白话文更容易理解,所以索
全都拍了。
岳关扮演的嬴政听到淳于越的进谏后并没有做出反应,而是把淳于越的建议
给群臣讨论。
这时候于和韦扮演的丞相李斯出场了,明确表示不同意淳于越的观点。
“三代之争,何可法也。儒生,不师今而学古,道古以害今,如不加以禁止,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
这是两个典型的对立阵营。
淳于越认为效仿先贤才是王道。
而李斯认为古不如今,要因时制宜,古代的政策,已经不适用于当代了,我们要做出新的决定。
嬴政毫无悬念的站在了李斯这边。
不过嬴政还没有表态,李斯就继续提出了焚毁古书的三条建议:
1.除《秦纪》、医药、卜筮、农家经典、诸子和其他历史古籍,一律限期
官府销毁。令下三十
后不
的,处以黥刑并罚苦役四年;
2.谈论《诗》、《书》者处死,以古非今者灭族,官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
3.有愿习法令者,以吏为师。
这三条建议,都是奔着维护大秦统治去的。
剧本借李斯之
,清晰的阐述了这一点。
所谓的焚书,并没有烧毁那些医学、农牧等技术实用书籍,甚至并没有烧毁诸子百家那些典籍,包括《诗》、《书》。
真正把这些东西烧了的,是项羽那个败家子……
阿房宫被他付之一炬……
而之所以不让百姓谈论《诗》、《书》,是因为这些书多赞颂历代君王和六国先王,此时大秦已经一统天下,治下的百姓反而思念前朝,这显然也不合适。
大秦虽然一统天下,但是内部
心思想和文化并没有统一,这当然不利于大秦的统治和天下的安定。
很明显,天下统一了,思想也需要统一,不然太危险。那么,是用哪种思想作为统一的标杆呢?这也有一个很明显的答案——胜利的
就是对的。
秦国是战国时代最终的胜利者,所以自然要用秦国的办法去统一其他六国,用秦国的思想去统一天下
的想法。
其实后面历朝历代,都是这样做的。
一切的源
,便在此时。
焚书的恶名,也就此种下。
作为一个帝国一个主体,必然需要有
服从有
牺牲有
被同化,否则,汉族是如何产生的呢?
历史上有过那么多民族,为何现在全都成为了汉族?
追溯源
,汉族能够凝聚在一起,根源并不在于汉朝,而在于秦朝。
只不过秦朝太过短命,然后汉朝继承了秦朝的制度,儒皮法骨,骨子里沿用的依旧是秦朝那一套。
如果秦朝的统治能再延续一百年,我们今天可能就会自称秦族。
这就是一统的意义。
这就是焚书的后果。
有些事
,因为立场不同,就会分出对错。
而千百年之后,我们这些享受古
成果的,站在客观立场上看,所谓的焚书,其实是必要并且正确的。
当然,每个
都可以有不同的意见,也不是所有
都愿意看到国家统一,自由派多了去了,小布尔乔亚也多了去了。
《大秦帝国之一统》并不是要洗白什么,只是把焚书坑儒这件事
给观众讲清楚。
具体是支持还是反对,黑还是捧,观众自己说了算。
相比焚书,坑儒的
远意义不算太大,但其实更需要拿来说一说。
因为坑儒这个骂名让嬴政背负了上千年,被历代孔子门生骂的差点抬不起
来。
前世要不是教员,嬴政都不一定能翻案成功。
而事实上,嬴政并没有坑杀儒家弟子。
嬴政杀的是方士。
再次重申,嬴政并非完
,他也有古代帝王很普遍的一个缺点——想要长生不死。
在死亡面前,嬴政也是一个普通
,所以他修仙的念
很强烈,也请了很多方式帮他寻仙问道炼丹。
然而,一无所获。
方士卢生、侯生等替秦始皇求仙失败后,私下谈论秦始皇的为
、执政以及求仙等各个方面,表示长生非始皇帝所能修成,长生也非是小小丹药所能达到。他们接近秦始皇,只不过是为了把《道经》传给天下
,并不是为了帮助始皇帝修仙的。
然后这两
带着巨款就跑路了。
秦始皇知道后大怒,故而迁怒于方士术士,下令在咸阳搜查审讯,抓获460
并全部活埋。
焚书客观上说不算是嬴政的黑点,但“坑儒”算,虽然秦始皇坑杀的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