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找不到回家的路!请截图保存本站发布地址:www.ltxsdz.com
郭廷谓心里其实是很愧疚的,我的刀、我的兵原本都是用来杀敌的,对自己耍威风,真是愧对先
哪!
(本章未完,请翻页)
十二月上旬,郭廷谓集合各军到营垒门外,朝着南方金陵的方向大哭一场,率濠州万余守军,献城投降。
郭廷谓被带到山阳行宫,朝拜新主子周世宗柴荣,世宗为他设宴慰劳,赐他金带、袭衣、良马、器皿,拜为亳州防御使。
郭廷谓的弟弟郭廷赞当时在濠州任马步都校,柴荣封他为和州刺史。
同时命郭廷谓率濠州军去攻打天长(今安徽天长县)。
都是熟门熟路的老同事,晓之以理,动之以,一个多月后,天长县守将马赟也降了。郭廷谓被加封为楼橹战棹左右厢都监。
在东线上,柴荣和赵匡胤兵分两翼,世宗自率领亲军沿淮河北岸、赵匡胤领步骑自淮河南岸、诸将率水军顺淮河东进,拉开了淮河之战的序幕。
驻守淮河的南唐保义节度使陈承昭,被李璟任命为濠、泗、楚、海水陆都应援使,名再响,也丝毫抵不住赵匡胤的
锐之师。
在马上还没走两个回合,就被盔甲鲜明的赵匡胤一棍子击落马下,周军一拥而上,陈承昭被抓了俘虏。
听闻陈承昭是个水军将领,水利专家,柴荣亲自给陈承昭解绑,任命他为右监门卫上将军,并赐锦袍、银带等物,后又改授右领军卫上将军、分司西京(今河南洛阳)。
淮河一战,除去烧沉的,周军共缴获战船三百余艘,俘虏士卒七千多,杀死溺死的不计其数。
南唐在淮河上的战船,全都玩完了。
◆ 楚州有个因子巷
显德四年(957)十二月九,赵匡胤的先锋部队抵达楚州(今淮安)城下。
楚州是淮侯韩信的老家,战神韩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垓下一战,
得霸王乌江自刎,留下了“韩信将兵,多多益善”的千古神话。
此时的楚州,只有一千多唐兵把守,实在是少的可怜(只有濠州守军的十分之一)。
不过,楚州城防御使张彦卿是个硬骨,誓死不降。
后周军这边,投石车、火攻、箭雨、凿城,拳打脚踢,所有的招数全都用上。
张彦卿这边,滚木、礌石、火笼、板砖、脏水,所有能投掷的,全都抛下城去。
两军皆有死伤,一个月过去了,楚州城依然固若金汤,无法攻。
江淮一带,由于淮河经常发生水患,每当雨季来临之时,淮河水量大增,浩浩的江水通过清江、洪泽湖、高邮湖、邵伯湖冲
长江,大水经常漫过堤坝,淹没两岸的农田,冲垮房屋(清朝时经常发生官员侵吞修河银子的事件,这要修的河就是淮河和他的支流河道。淮河是一条
坏河,两千多年以来,两岸的居民
受其害。1949年共和国成立后,成立专门的治淮委员会,给淮河挖了一条支流,取名“苏北
工灌溉总渠”,从楚州开始,将淮河水引
大海,彻底治理了淮河水患)。每当哀鸿遍野,吃光了
根树皮之后,各地饥民流民就会发起
动,占州府、杀官吏、抢粮食、劫富户,一样都不会少。
所以各地驻军指挥使,被迫把城墙都修筑得非常高大上,这样才能得以保障城里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他们固有的观念就是:高筑墙、广积粮、保安康。
这也是为什么后周军在攻城上,占不到任何便宜的原因,你的云梯,距家墙
还有一大截,根本爬不上
家的城
。
赵匡胤道:“官家还记得当年在河中挖地道的事吗?”
柴荣一拍脑袋,“对啊!我们就是通过地道,才拿下河中城灭了李守贞的!”
于是,世宗亲自督军,在城外大建碉堡箭楼,掩护士兵们挖地道(淮河以南的地方,在冬天,地下一般是不会出现冻土层的)。
一夜功夫,地道通进城中,后周大军蜂拥而,双方展开激烈的巷战。
显德五年(958)正月,楚州城,一千余名南唐守军,无一投降,全部战死。
都监郑昭业战死。
楚州防御使张彦卿转战回到府衙,兵器已经全部打光,他拿起椅子和冲上来的周军拼命,最后力竭战死。
南唐有张彦卿拼死报国,大明亦有史可法力保扬州。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中华民族不缺的就是这种忠报国的英雄铁汉。
在原则上,大家各为其主,没有谁对谁错,在道义上,民族危亡,宁死不屈,方显英雄本色。
三征南唐,世宗柴荣亲自督战,周军摧枯拉朽,势如竹,连下淮河两岸五座城池,没想到却在小小的楚州城下,搁浅了四十多天,严重打
了柴荣速战速决的作战部署。
楚州一战,周军损失惨重,柴荣大怒,下令屠城:不分男老幼,有活气的一个不留,连只狗都不能放过。
这也和明末扬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