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找不到回家的路!请截图保存本站发布地址:www.ltxsdz.com
终尊奉中原为正朔,吴越国先后尊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等中原王朝为正朔,并且接受其册封。
由此可见,钱镠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明主,为保一方太平,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他不想让战火再在吴越大地上燃烧,宁愿不跟时髦,不抢风,安心做自己的一方之主。
高筑墙、广积粮、不称帝、保和平,以至于后来明太祖朱元璋也学他缓称王,天下不定,不称帝。
公元908年,朱温又加封钱镠为守中书令,将其故乡临安县改为安国县。
公元911年,钱镠加守尚书令,兼任淮南、宣润等道四面行营都统,并于衣锦军建立生祠。
公元912年,郢王朱友圭弑父篡位,降册命尊崇钱镑为尚父,皇上诏告天下,管你叫爹,钱镠也值了。
公元921年,钱镠又获朱温三儿子梁末帝朱友贞的赐殊礼,可“诏书不名”。
在封建王朝的礼节上,古代的最高赏赐是四样东西,分别是:诏书不名、赞拜不名、朝不趋、剑履上殿。这四种特权是古代大臣的最高荣誉。
诏书不名,就是说皇帝给你下诏书的时候不提你的名字,只提官职名。
赞拜不名,就是说你见皇帝的时候,直接说臣叩见皇上就可以了,不用说臣某某某叩见皇上。
朝不趋,就是说上朝不用小跑了,直接走过来就可以了。
剑履上殿,大唐以前上朝都是跪坐在地上的,所以不能穿鞋上朝,更不允许带兵器。剑履上殿就是说,现在允许你穿鞋上朝,还允许你带兵器。
此时,前蜀、南吴、南汉、闽等地割据势力先后建国称帝,群臣都劝钱镠据吴越称帝,钱镠拒绝。
公元923年二月,后梁末帝遣兵部侍郎崔协等为使,册封钱镠为吴越王,可以开府设置属官。于是,钱镠改府署为朝廷,设置丞相、侍郎等百官,一切礼制皆按照皇帝的规格。
不久,晋王李存勖在魏州(今河北邯郸)称帝,建立后唐,带兵打进洛阳,灭亡后梁。钱镠派使臣进贡,求赐玉册。
以郭崇韬为首的大臣们都极力反对,认为只有皇帝才可以用玉册。但李存勖最终还是赐予钱镠玉册、金印。
得到了玉册金印,钱镠于是任命七儿子钱元瓘为镇海等军节度使,自称吴越国王,自己所住的地方改称宫殿、官府叫朝,属官都称臣,在衣锦军修建玉册、金券、诏书三楼。
钱镠的威望越来越大,新罗、渤海国等海外诸国,纷纷接受钱镠册封,尊其为君长。
同光四年(926)四月初一,后唐庄宗李存勖在兵变中,中流矢而死。初三,李嗣源洛阳,被群臣拥戴为监国,不久于庄宗柩前即皇帝位,改同光四年为天成元年。
中原局势混期间,中原朝廷诏命难以到达吴越,钱镠遂改元,年号有天宝、宝大、宝正。对于钱镠改元年号一事,因其后
尊奉中原正朔,对此颇有讳言。
长兴二年(931),李嗣源重新任命钱镠为天下兵马都元帅、尚父、吴越国王,命监门上将军张篯前往杭州谕旨。吴越又重新回到中原的怀抱。
◆ 许我间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三百年
许我间三百年,更兼风雪路八千。自古成大事者,必有其过
之处,忍
所不能忍,行
所不能行。
须忍得住孤独、耐得住寂寞、挺得住痛苦、顶得住压力、挡得住诱惑、经得起折腾、受得起打击、丢得起面子、担得起责任、提得起神。
钱镠能在唐末五代的世中成功崛起,独霸一方,成为东南首富,获得万民景仰,于细微处探其
神,跟他的生活习惯和
常的行事风格有莫大的关系。
钱镠长期生活在军营,为了保持警惕,他夜里睡觉,为了不让自己睡得太熟,就弄了一段滚圆的木做枕
,起名“警枕”。实在困了就枕着它休息,如果睡熟了,
从枕上滑下,
也随即惊醒。钱镠睡警枕,只能像马一样,假寐片刻,以至于大家都认为他整宿不睡觉,遂得了个“不睡龙”的绰号。
后晋时,契丹使团出使中原。一个判官曾问负责接待的近侍李泳道:“吴越王钱镠怎么样了,他还是整宿不睡吗?”他见李泳不解,便解释道:“我曾听五台山王子大师说,‘浙中不睡龙,今已归矣!’我就想证实一下。”这时,钱镠早已过世,只是消息闭塞,契丹不知道,契丹
就是想证实一下,钱镠是否真的不在了。
为了防范侍卫夜间贪睡失职,钱镠还常向城墙之外发弹丸,以此提醒他们提高警惕。
穷苦家,为了教孩子习字,经常做一个大木盒子,放上沙土,让孩子在上面练字。为了不错过随时而来的思想灵感,钱镠就在卧室里放了一个盛着
的大盘子,夜里想起什么事,就立刻起来在
盘上记下来,免得天亮了想不起来。
都有个午睡的习惯,钱镠也不例外。如果自己睡熟了,外面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