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四品,绯袍大员了,一府正堂,治下三十万
的父母官。
前方风景已是在望。
为官五年,即已主政一方!自己不过二十五岁,仕途从知府而后,就只是一个开始。
任命之后,林延
即返回了归德府。
来仪封时,
雨倾盆,下个不停。
但离去时,却是雨过天晴。
因为付知远荣升,印信还在府衙,所以也不用勘核,
割印信。
林延
直接坐着车驾,沿途与黄越又去了一趟贾鲁河,视察河清。
然后林延
也未停留,待赶至府城时,已是一
又一夜。
次
林延
,又将黄越叫到了马车上,二
拿着贾鲁河河图在马车上商议如何疏通之事。
点点画画,笔上勾勾点点,所谓荣升的喜悦,睡了一觉后,已是过去。
这时马车外有
禀告道:“府台大
,在前面的接官亭里,本府官员与百姓都在道旁迎候,贺喜府台大
荣升!”
林延
看了黄越一眼。
黄越连忙道:“不是下官,是吴通判他们的派
先一步回府通风报信的。”
林延
摆了摆手道:“算了。”
到了地
。
林延
下了马车,但见道路两旁都是站满了
。
归德府的官员,还有从其他几个县赶来的顾知县等官员。
林延
的幕僚孙承宗,丘明山以及一众门生。
还有本地宋家,沈家大族以及乡绅。
更多的则是穿着
鞋布衣的平
百姓,远远看去一下子望不到
,都是拥在道旁。
林延
一下马车,
攒动,
一
一
赶来。
老百姓纷纷道:“林青天来了!”
“林青天到了!”
“府台大
到了!”
看着如此多的百姓都来迎接自己,林延
霎那之间,但觉得眼眶湿润,为官如此,夫复何求?
官员们,乡绅们一并在前面大声道:“恭贺司马荣升知府!”
“恭贺东翁(老师),荣升知府!”
“恭贺府台大
!”
见这一幕,不说林延
,连吴通判,马通判,以及率
来迎接的何通判都是不由生出‘为官者当如是’的心
。
但见林延
还是平复了
绪,走至道贺的官员,老百姓中。
道上
群在道旁左右分开,无数手都伸了出来,向林延
招着。
陈济川,黄越,展明等随从都随着林延
走
百姓中,见这百姓拥护
戴的一幕,都不由举袖试泪。
林延
在一面走,一面曲手向左右百姓作礼:“谢过诸位同僚!”
“谢过父老乡亲!”
走至一半一名老
走了出来,向林延
道:“林青天。”
林延
认得此
,是黄河边一村子的乡老,姓魏。
前年就是这个魏老汉带着自己的儿子,村子的乡亲,冲击粥厂,差一点被官兵抓了杀
。
是林延
出面保下了这位老
及他的一家。
去年林延
又下乡见了他一次,一眼就将这老
家认出来。
那时他与几个儿子,凭着‘以工代赈’下河工役,将原先抵押给地主的田都赎了回来。
林延
见到他就道:“老
家,今年吃上饭了吗?”
魏老汉点点
道:“吃上了,都过了春荒,不仅过了春荒,还有余粮,今年大儿子还要娶媳
呢。”
说着魏老汉拉着牛犊般强壮的大儿子道:“我们父子能活命多亏了林青天。眼下你升官了,咱们穷老百姓没什么拿出手的东西,只有几句吉利话!”
“林青天,青云直上,公侯万代!”
“林青天,青云直上,公侯万代!”
“林青天,青云直上,公侯万代!”
无数百姓都是如此言道。
声
夹着黄河边上的大风,传得远远的。
林延
笑道:“多谢老
家了。多谢归德的父老乡亲。”
“林青天,请为我们老百姓说几句话吧!”
林延
点点
道:“好吧。”
放眼望去,但见道上挤满了老百姓,都是翘首听之。
林延
演词不过例行之言,平平无,马通判等官员们本听得都熟悉,待后来辞锋突然一转。
“何为利?何为义?义利是否两立?
此本府所不以为然,本府窃以为为官之义在于百姓的利,切乎每个老幼
孺,无论豪右闾左,尽当一视同仁。
故为官之义,即百姓之利,此利
利己。义利合一,即为事功。”
说到这里,林延
看向在场官员,百姓问道。
义利合一难否?既难也,也易也,众说纷纭。为官为民,其道难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