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老太爷乃年事已高,虽久不负责家中事务,但谈吐思路都是十分清晰。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但见梅老太爷屈其手指道:“天下的盐啊,有海盐,井盐,土盐,池盐,硝盐,岩盐之分。但主要是海盐,井盐,池盐三类。其中池盐有山西的解盐,井盐则多出于四川。但井盐不如池盐,池盐又不如海盐。” 
 林延 点点
点点 道:“老丈所言正是,在下当年在归德任官,归德本是解盐行盐之地,解盐受南风而结盐,最赖天时,故而岁额常有不足,况且解盐从山西到河南路途又远,可谓又少又贵,因此当地百姓食盐多有不便。”
道:“老丈所言正是,在下当年在归德任官,归德本是解盐行盐之地,解盐受南风而结盐,最赖天时,故而岁额常有不足,况且解盐从山西到河南路途又远,可谓又少又贵,因此当地百姓食盐多有不便。” 
 “当年全赖付知府将解盐改为海盐,堪为一时德政。” 
 “付知府?”梅老太爷。梅大公子道:“就是当今河南左布政使。” 
 林延 笑了笑道:“确实。”
笑了笑道:“确实。” 
 梅老太爷当即点 道:“付方伯真乃是能臣能吏,敢问部堂大
道:“付方伯真乃是能臣能吏,敢问部堂大 后来归德府用的是哪里的海盐?”
后来归德府用的是哪里的海盐?” 
 梅侃道:“本来是用长芦盐,后来改为山东盐。” 
 梅老太爷点点 道:“原来如此,山东盐一年盐额十四万大引,听闻自己用也是勉强,再多供一府不知够不够?”
道:“原来如此,山东盐一年盐额十四万大引,听闻自己用也是勉强,再多供一府不知够不够?” 
 林延 笑着道:“归德一个府三十万
笑着道:“归德一个府三十万 ,勉强够的。”
,勉强够的。” 
 梅老太爷点点 道:“若论盐额富裕还当属我淮盐,常言道两淮盐,天下咸。我两淮盐额每年七十万五千大引,除了本地,还供江西,湖广二省,可惜去河南路途倒是不便。”
道:“若论盐额富裕还当属我淮盐,常言道两淮盐,天下咸。我两淮盐额每年七十万五千大引,除了本地,还供江西,湖广二省,可惜去河南路途倒是不便。” 
 说到这里众 都是一笑,梅侃笑着道:“爹,你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都是一笑,梅侃笑着道:“爹,你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梅侃说完,他兄长即板起面孔道:“哪里有这样说的,没半点规矩。” 
 梅侃闻言称是,当即收声。 
 林延 各看了梅家大公子,梅侃一眼。
各看了梅家大公子,梅侃一眼。 
 梅老太爷对于兄弟二 这话没有在意,而是继续道:“也不是自卖自夸,太祖当年定下我两淮是三十五万引,后来增至七十万引。即便如此,淮盐仍是有余。”
这话没有在意,而是继续道:“也不是自卖自夸,太祖当年定下我两淮是三十五万引,后来增至七十万引。即便如此,淮盐仍是有余。” 
 林延 道:“两淮余盐之难,在下早已知之。”
道:“两淮余盐之难,在下早已知之。” 
 这两淮余盐说起来,就是明朝盐法的变革史,前后经过没有几万字是说不清楚的。 
 简单概括,明朝国库的太仓收 有一半是盐税,盐税有一半出自淮盐。
有一半是盐税,盐税有一半出自淮盐。 
 两淮的盐税最早定下是三十五万引正盐,也就是商 运粮到前线后,就可以拿到淮盐盐引,然后凭盐引到盐场取盐。
运粮到前线后,就可以拿到淮盐盐引,然后凭盐引到盐场取盐。 
 但是问题是两淮生产海盐的灶户每年除了缴纳朝廷盐额的正盐外,手里还有多余的余盐怎么办的问题。 
 如此朝廷不收这余盐,就会转为私盐,国家盐业专买专卖的制度就被 坏了。
坏了。 
 开始有官员提议,很简单增加盐额就好了,但是此举立即被否定了,因为增加盐额对于原先部分产盐不足的灶民就惨了,容易造成灶民缴纳正额不足而逃亡。 
 所以朝廷最开始的办法是官收余盐,由朝廷用钱统一收购。 
 余盐每年收 六十万两都上缴太仓,在张居正变法前,两淮盐政的这六十万银子就是太仓四分之一收
六十万两都上缴太仓,在张居正变法前,两淮盐政的这六十万银子就是太仓四分之一收 。而两淮正盐给国家养兵,为甘肃、延绥、宁夏、宣府、大同、辽东、固原、山西池诸堡的守军提供军粮,另外还上供光禄寺、宫监、内官监。
。而两淮正盐给国家养兵,为甘肃、延绥、宁夏、宣府、大同、辽东、固原、山西池诸堡的守军提供军粮,另外还上供光禄寺、宫监、内官监。 
 但官收余盐的办法有问题,那就是国家统一收购价太低,导致灶户宁可将余盐卖给私盐贩子,也不肯卖给朝廷。 
 因此私盐 利,导致江淮一代不少百姓不种田,而是以贩卖私盐为生。这些百姓都有武装,以村为单位,屯盐筑堡,遇到官兵抄家伙就打,导致官府都不敢管这些
利,导致江淮一代不少百姓不种田,而是以贩卖私盐为生。这些百姓都有武装,以村为单位,屯盐筑堡,遇到官兵抄家伙就打,导致官府都不敢管这些 。
。 
 在后世小说里描述的盐帮就是这些 ,所以明清江淮民风十分彪悍,众所周知的是北洋的前身就是淮军。
,所以明清江淮民风十分彪悍,众所周知的是北洋的前身就是淮军。 
 后来朝廷也向提高余盐收购价,但如何也不如私盐利润大。因此官收余盐,导致盐法败坏,朝廷就改为商收余盐,但是商收余盐导致朝廷赚不到钱了。 
 因为依照开中法,盐商将粮食运到北方,再换取正盐盐引,但商收余盐后,商 可以在本地买余盐,谁又去用运粮的办法换正盐。而且商
可以在本地买余盐,谁又去用运粮的办法换正盐。而且商 收余盐价格高,导致盐户都将盐卖给商
收余盐价格高,导致盐户都将盐卖给商 ,而不卖给朝廷了,于是朝廷连正盐都收不着。
,而不卖给朝廷了,于是朝廷连正盐都收不着。 
 于是朝廷再度改革,先官收再商收。两淮盐引从三十五万提至七十万五千引,官府从盐民手里多收余盐三十五万引,然后盐民手里剩下余盐才能卖给商 。
。 
 而商 要买一定的正盐,方才允许买余盐,进行强制搭售。
要买一定的正盐,方才允许买余盐,进行强制搭售。 
 看似完美解决问题,但其实的结果是,嘉靖年时两淮一年正盐七十万引,余盐三百万引,远远超出当地盐民的产出,等于开了空 支票。
支票。 
 然后商 拿着大量正盐余盐盐引,结果到盐场一粒盐都买不到,同时盐额增加到七十万引,导致原先力有未逮的盐户大量逃亡。
拿着大量正盐余盐盐引,结果到盐场一粒盐都买不到,同时盐额增加到七十万引,导致原先力有未逮的盐户大量逃亡。 
 此举被商 盐民大骂,隆庆年间朝廷被迫再对盐法变革,那就是
盐民大骂,隆庆年间朝廷被迫再对盐法变革,那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