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找不到回家的路!请截图保存本站发布地址:www.ltxsdz.com
			
京城附近屯兵建城的条陈他看过,写得十分有见地。此
自
阁以来多次上疏言事,看来是位办事之
。有他在阁主持,着实比赵志皋令
安心多了。 
 张位目光扫过众
当即道:今
之议,是朝廷初定援朝之策后,又有一些大臣反对出兵援朝之事,认为在宁夏没有平定前,不应有此举动,同时还有些官员对于宋应昌出任经略也有些
持反对意见。故而天子令九卿们会同科道再行酌议。” 
 “其实从去年至今岁可谓灾荒连至,而国库空虚,又兼赋役繁苛,民生憔悴,才致西北各镇屡兆
形,东南倭夷大举进犯,诸位可有高见可以献策?” 
 当即一名御史起身道:“石大司马,自宁夏之变一起,圣上虽处
宫,念切西顾,先后发帑币几十万两。但是三边总督魏学曾在宁夏之役中迟疑不决,招抚不定,实有负圣恩。上月以来粮道屡屡被劫,监军梅国桢弹劾他有玩寇之罪,不知你有何高见?” 
 众
将目光都看向了石星,石星则横了那名御史一眼。 
 宁夏之役要从火落赤部叛
说起,前三边总督郑洛虽说经略青海成功,但他与申时行的主和之策,一直饱受言官批评。 
 最后随着申时行下野,郑洛也于万历二十年的正月辞官回乡,然后由原先与他不和的魏学曾出任三边总督。 
 魏学曾一力主剿,并且背后有兵部尚书石星的支持,对方这显然是质疑石星的选将用
。对于此有
来怼石星林延
自是乐意见到的,不过对于兵事他一向谨慎的不发言,一来不愿越俎代庖,二来担心被
赞有‘知兵’的名声。 
 但见石星梗得脖子道:“这位老道长还不知道吧!昨
前线传来消息,陕西巡抚叶梦熊已是决开了黄河,宁夏城已成一片泽国,
城就在旦夕之间。” 
 这名御史道:“这下官倒是不知,只是就事论事。现在魏学曾已被免职拿京,这刚一换将前线就见成功,说明了什么。再说下官以监军梅国桢之言请教大司马,这监军是陛下派去的,他的话不会有错吧。” 
 石星道:“你们实在质疑本部堂之用
吗?在叛军起事之初,魏学曾为三边总督守土坐镇有功,收复了河西五十余堡,扼守要道不让其西下关中,换了一般督抚早就慌作一团了。” 
 “尔等不要看到一点错处,就拿着不放,求全责备,如此哪里有大臣敢于任事。现在朝廷已是三番五次催促宁夏早
平叛了,既是如此前线将士必会用力,在此事商榷
事的得失实没有意义。” 
 这名御史说完,又有几名御史讨论,林延
闻言差一点打起了呵欠,对于九卿科道会商,他向来不认为能议论出什么实质
的结果来。但偏偏那些言官们觉得很重要,因为终于可以获得参听大政的机会了。 
 林延
看去赵志皋果然又几乎打起了瞌睡,而杨俊民也是闭目养,其余九卿也是一副老在在的样子。 
 林延
见此不由笑了笑。 
 这时一名科臣起身道:“大司马,对于这一次援朝之策,吾认为倾大军于别国,而未见其利,实为短也。” 
 石星言道:“这位给谏,朝鲜乃我之屏藩,守朝鲜就是御敌于国门之外,难道非要打到自己家门前方见其利吗?” 
 这位御史道:“下官并非是这个意思,只是下官认为朝鲜于永乐年时夺我咸州以北十处之地,然后设立东北六镇,使我铁岭卫不得不渡江西移。下官以为可以出兵朝鲜为条件,请朝鲜将这故地还给本国,如此不至于白白劳师。” 
 “这话倒是有点意思。” 
 林延
听到这里,心想这样的话一般的官员恐怕想不到吧。林延
不由仔细看向那名御史忽然心道,此
不是张位门生吗? 
 难道此事是他主张的? 
 林延
想到这里,忽然想起史书上一段故事来。 
 另一个时空的历史上,张位与沈一贯曾联名给天子上了一个奏章,打算让大明积极介
经略朝鲜事宜。 
 其方略是于开城、平壤建置重镇,练兵屯田,并通商惠工,以节省大明之输挽。同时择
为将,分署朝鲜八道,为持久计。 
 此事得到了万历皇帝的允许,与朝鲜商议此事,结果其国君臣担心大明借此并吞其土,于是以不同意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