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却很在意自己在清议中的名声。 
 “京中读书
一直认为会在正月定下皇长子出阁读书的事,但是现在正月已经是过去一大半了,仍是没有消息,恐怕沉默不了太久,就会有官员上疏重提国本之事。” 
 “此疏一上,到时候陛下就要着急了,那么本辅也要跟着着急了,过两
我就会吏部兵部重新安排朝鲜经略
选,希望能拖到这时候吧。” 
 想到这里,王锡爵又想起方才在路上遇到的林延
,但见他客客气气的站在泥泞道路的一旁,脸上还挂着殷勤甚至讨好的笑意。对此王锡爵摇了摇
道了一句:“早知今
又何必当初呢?” 
 三
后的吏部兵部会推朝鲜经略之事,三辅赵志皋,四辅张位却突然同时告病。 
 两位内阁大学士不在场,以至于商议朝鲜经略之事无法进行。 
 次辅陆光祖倒是要在赵志皋,张位不在场下,于廷议上强行通过此事。不过吏部尚书孙鑨却以此事不符合章程为由反对,毕竟经略之位手握重兵,而且还涉及堂堂礼部尚书,吏部必须慎重。王锡爵见孙鑨执意如此只好算了,何况他也不愿意贸然担上一个独相的名声,如此十分影响内阁大学士之间的团结,以及背负上清议舆论的指责。 
 王锡爵一路从廷议所在的阙左门返回内阁,此时王锡爵突然有些几分不妙的预感。如同一直在顺利要办的事,突然被打断了,虽说廷议又被改在五
后,但五
之内发生什么事,王锡爵有些不得而知,毕竟今
已是正月第二十三
了。 
 想起赵志皋,张位突然告病,王锡爵突然记起二
是申时行临走时向天子举荐的。他还听说林延
曾向申时行举荐过二
,当然这只是听说,风传而已。 
 但自己居乡之时,林延
与赵,张二
相处得不错,这倒是有所耳闻。 
 而王锡爵与二
反而
平平,在他看来赵志皋年事已高,又不敢管事,不会在内阁违背自己的意思。至于张位资历太浅,更用不着商量。 
 所以在三王并封的事
上,他根本没有与他们二
透露半句
风。但现在看来却是有些不妥了。 
 一路走来,他的心中有些发悬。 
 “三王并封是我拜宰相来,要办的第一事,难道要在此出什么波折?”王锡爵想到这里对一旁王五道:“礼部尚书……” 
 一旁王五道:“老爷你是问礼部尚书林侯官的事,你拜相后林侯官送的贺礼,小
已是遵从你的吩咐退了回去。老爷是否有什么不妥?” 
 “既然退了也就退了……算了。” 
 王锡爵摆了摆手。 
 王五跟在王锡爵身旁,他一向以跟随王锡爵为荣。王锡爵这一次拜相以来杜绝私请,但凡以往与他没有
官员送上的贺礼,他是一概不收。 
 如此的老爷,才是值得他王五一辈子追随的。 
 而王锡爵则是心想,不过五天功夫,应该出不了差错,只是就要月底了。 
 正是因为要月底了,之前传闻皇长子正月出阁读书的事,却一点消息也没有,此事已在官员里掀起轩然大波。 
 天子这是又要跳票了吗? 
 但是官员们不好催促,因为之前天子放了话,任何官员不许再言立储之事。 
 可是随着越来越
近月底,终于还是有官员忍耐不住了。 
 打算要上疏之
,是一名工部主事。 
 这名工部主事是一名平
极其沉默内向的官员,这一
在衙门里听了一耳朵关于立储之事的话以后,大声疾呼要为此事上疏,宁可背上重责。 
 此事当时正好被东厂番子听见了,然后立即禀告了张诚,而张诚则禀告给了天子。 
 于是天子终于有了动作。 
 这一
乃正月二十六
。 
 近黄昏的时候,一名文书官趁着这时来到文渊阁,向王锡爵道:“王老先生,陛下有旨意,还请你过目。” 
 王锡爵对圣旨叩拜后,然后郑重地将天子御旨接过后拜读。 
 但见圣旨里写到。 
 谕礼部,朕所生三皇子长幼自有定序,但思祖训立嫡之条,因此少迟册立以待皇后生子。今皇长子及皇第三子俱已长成,皇第五子虽在弱质欲暂一并封王,以待将来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尔礼部便择
具仪来行。 
 看到谕礼部这三字个,王锡爵的眉
舒展开了,但随即又是锁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