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阶完备。”
不过,这一条线路,多少也是有一些遗憾的。
我没有给“雪国派/苏联学派”安排足够的剧
。
苏联学派是亨利·庞加莱思想的继承者与发扬者。他们是二十世纪后半叶最为辉煌的数学家团体之一。布尔
基学派“自然衰老”之后,战斗民族的数学家就成为了世界上最好的数学家。
只不过,由于冷战的原因,苏联学派在西方的影响力很弱。关于数学史的书籍之中,他们存在感稀薄。
不过,格罗滕迪克隐居、布尔
基学派式微、冷战结束接连发生。铁幕瓦解之后,大量的俄国数学家受聘成为美国大学的教授,苏联学派的数学思想,终归是统治了当今的数学界。
我大约是在一年之前意识到这一点的。但此时,能够给他们剧
的空间也不多了。
只有非得要搞“封闭类时曲线计算机”的时候,才将他们拖出来——真是过份啊。
现在大约还算是连宗的时代,但是连宗的存在感却不够呀,啧啧啧……
王崎选择相信数学实在论,是因为他确实目睹了“物理规则不同但数学规律一致”的不同宇宙。他在研究过程之中逐渐意识到了这一点——可惜的是,我还是没能以渐进的形式刻画这一点。
苏联学派对布尔
基学派的态度,也绝对没有剧
之中雪国派对筑基学派那样友好。
总体来说,王崎选择离宗,则是进可以参与“计算机的等级”的讨论、方便描述天
大圣的强度,退则可以与索绪尔、乔姆斯基的语言学路线
联,进而与“
工智能”、“遗传学”产生关联。
而计算机科学,又是“共识算法”这个重要概念的。
如果我当年定大纲的时候,天体物理学的成分更重一点,说不定大家看到的就是连宗版本的王崎吧【笑】。
不过说到底,连宗与离宗的差异,便是“选择接受的公理”有所不同而产生的“谱系”的差异。
的逻辑思考,是必须要有一个“原点”的。这个原点就是“公理”。而是否接受一个公理,就多是一个美学的选择了。
王崎的离宗最终战胜连宗,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数学实在论”更有利于增强
族的凝聚力,重建主体间
。苏联学派选择相信数学的“可构造
”,是否是因为亨利·庞加莱这位几乎可以算物理学家的数学家,所提出的数学观念,与“唯物主义”更加契合呢?
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审美的选择吧。选择相信数学实在论的数学家,不可能无视相信构造
活动的数学家的成果。反之亦然。
或许
类的公理选择与自然本身无关,又或者这两种看法会在更高层面上达成统一?
遗憾的是,我终归没有更多的剧
,去推演雪国派的思想会在这个世界如何演变了。
而几条线索,也就在这里达成了联系。
迷宫篇之后的剧
,实际上就只是“可观测宇宙掌握资源最多的、最聪明的前知者王崎”,通过“理
”与“前知”两种不同的思考能力,布下的最后一个局。
“生物学”线路上的化形法与病毒,构成了灭世功法的一个要素。
“天体物理学”提供了另一个要素。
而在更早的时候,天
大圣文化之中对于集群智慧、AI的厌弃,便是这一刻的伏笔。
“廉价量子比特对珍贵逆时序逻辑门”的伏笔,以及前知者“涌现”的能力,则是王崎保证这一局不会被
解的力量——从救济天魔王开始,王崎与几位前知者的对话,都是为这一刻在准备着。
最后的一瞬间,所有线索关联到一起的感觉,真的,太爽了。
对我来说,这个故事,实际上是在“京”才开始的。
由黑
的话题起始,并在一个黑
的讲述之中结束
一个完整的故事。
对我来说,我已经做到了。
“故事”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提供给
以“惊异感”——有一种“挖槽还有这种
作”的惊异,正是阅读快感的重要来源。
这一点,欧亨利就总结得非常透彻。
意料之外,
理之中。
我想,我最后的故事,应该称得上意料之外,
理之中吧?
——或许对提前一个月就看出我大结局走向的wlen朋友是个例外?
朋友啊,你提前一个月
料结局,我还吃不吃饭啦!大纲撕啦——哈哈,开个玩笑。wlen应该是我最早的读者,也是第一个对我那个随手写的“灵气公式”展开严肃讨论的
。
我写下那个扯淡公式的时候,是绝对想不到自己居然真的根据那个公式,扯淡了一整本书,完成了“虚构的物理学”。
感谢书友wlen对我的鼓舞。
另外,这里还要特别感谢我的书评区新Kyubey。这几年来,这位专业
士给了我很大的理论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