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一五章 靠得还是眼力和知识
“哎?我怎么感觉好像这种事儿经常都能被你这家伙碰上啊?”
欧阳晓丹戏谑道。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美食和故事还塞不住你的嘴啊,不然我不说了。”
张天元没好气道。
“别,别啊,你继续啊,我还想听的。”
欧阳晓丹急忙说道。
“这另外一个故事叫有眼不识金镶玉!”
张天元道:“俗话说‘盛世藏古董,
世藏金银。’
1917年,这可是在兵荒马
的年间,一老太太落了难,带着孙子往北边逃难。
一路上是遭了大罪,但想着家里的独苗,愣是咬牙撑着。
但老太太年纪大了,每天睡
堆、啃糠面的也撑不住,这就饿昏在了一户
家门
。
瞧这户
家,三进的院子,丈高的院墙,也不算是小户。
这家出了个三代单传的败家子,整天的吃喝玩乐,前些年把他爹送了终,家里只剩个老太太吃斋念佛,
持家业,要不家早被败光了。
这天老太太出门上香,正见门
有一孩子哇哇大哭呢,边上还躺着一位老太太。
这一看就是落了难了,于是这老太太就发了善心,留下了这祖孙俩。
几天后落难老太太就带了孙子赶路,临走咬牙把随身的一把折扇给了恩
。
没几年,这户家里就剩下了败家子一个
,吃光玩光,家产都抵给了赌场,在别
清点家产那当,这败家子百无聊赖,嫌天气热就顺手拿了一把扇子,哼着歌就走了。
走大街上,没了往
的威风,肚子饿了去饭馆,想押了扇子换碗饭,却被打了出来。
正好遇见进门的一位富商,这富商眼尖,一眼瞅见这
落户手里拿的是湘妃竹扇,要过来打开一看,好家伙,文征明的字。
这富商也不心黑,当场要掏钱买。
这败家子也不是个浑
,明白东西值钱。
最后俩
找了
掌眼,确确实实是正品,这富商问起扇子来历,知道败家子败完家产,于是便给了他一份生意。
这败家子也明白了
生起伏,便专心事业,终有成就。”
“真是便宜了这败家子儿了。”
欧阳晓丹没好气道。
其实古玩行里,几乎每天都上演着捡漏的话。
而且这些事儿,很可能就发生在咱们的身边。
前些年,某大街拓宽改造时挖地基,挖出来的耀州窑完整器及残件数量惊
。
一次,一个农民工就挖出了一个耀州窑的梅瓶,15块钱卖给来工地上“捡漏”的
,这件梅瓶后来到了古玩商手里,卖到70多万的高价。
类似现在很多店面里摆放的耀州瓷当时挖出来不下百十余件,大都以几百块钱的价钱卖了,现在每件价值都在十几万元以上。
还有某工地,一个农民工挖出来不少玉器、瓷器。
有个古玩商路过工地,这个农民工从床底下拿出来一个明代青花的大罐,对他说,这东西我没用,你给我买两盒烟就给你,这个
就以两盒烟换回来这个大罐。
后来一万块钱卖给一个古玩商,古玩商请专家鉴定得知这是个明初的永乐青花大罐,如果不是有些残缺的话,价值几百万元。
还有个故事是说,有师生三
,约好到外地的古玩市场转转。
一家店里放着一对唐代鎏金簪子,珍珠铺底,花形是一对鸳鸯,簪子上面的土还是湿的。
师生三
就戏称说,这还冒着热气呢。
店主要价1200元,后来讨价还价,1000块钱买了回去,经专家鉴定,这对簪子市场价值七八万元
民币。
其实这些故事无非说明了一个道理,就算满大街都是宝贝,你还得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否则宝贝放到你手里,你都不知道,那才叫冤呢。
现在古玩店层出不穷,但大多开古玩店的对自己的货品都一知半解,并不完全了解艺术品的真假、年代和真正价值,有眼力的藏家还是有漏可捡的。
很多
捡不到漏是因为其知识积累和储备不到位,就是把真品摆在他眼前,他不识货也没用。
鉴定更是一门综合学科,一个
只有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实践磨炼,才有资格谈捡漏。照着书本去捡漏,一定会上当受骗。
当然,要想捡漏还要见多识广。
真品见得多了,古玩的韵就熟记于心,那种熟悉的感觉是作假作不出来的。
柳怜跟着父亲见得多了,他也讲了个事
说,一次,她父亲在某古玩市场发现一件藏品,形状像个笔筒,高约二十厘米,直径七八厘米,上面有两个眼。
当时卖家要价200块钱,看的
很多,但却没
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