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以后,大唐王朝,中土世界,所有的胡
都算是他,还有王家势不两立,不共戴天了。
大唐立国二百余年,内附胡
早已
方方面面。王冲得罪了这些
,以后以仕途可想而知。
不过不管是胡
大将的愤怒,还是御史的弹劾,王冲都并不害怕。
王冲只是感到悲愤。
是!
他是弹劾了胡
!
“节度使制度”和“重用胡
制度”,本来就是有利于胡
的。谁反对这两个策略,谁就是触动了所有胡
的利益。
会招致这么多的胡
责骂,质问,王冲一点都不意外,也一点都不在意。真正让王冲在意的,是那些反对自己,支持胡
的汉
。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没错!契苾何力确实是忠臣,阿史那?社尔也确实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
这两
都是太宗皇帝时候的胡
良臣,但是和太宗皇帝打仗的谁?
汉
吗?
是胡
!
现在
山以北,葱岭以西和大唐打仗的是谁?
汉
吗?
是胡
!
是乌斯藏
!
不论任何时代,任何时空,总有那么一些
忘了自己的身份,对敌
的同
,远远大于自己
。
他们能轻易的代
对手,敌
的思维,对他们产生同
,替对手考虑。但唯独对于自己
,他们异常的苛刻,往往只有冷冰冰的喝斥、指责,什么不识大体,不懂礼仪,有失大国风度。
分裂蕃汉?让胡、汉对立?
胡汉对立,难道还用他制造吗?这不都已经是事实吗?难道
后掀起一场叛
,撕裂这个大唐的,不就是这些内附的胡
吗?
难道
后藩镇割据的不就是这些胡
吗?
永远不要高估胡
的忠臣!
这就是上辈子王冲的教训。
在大唐强盛的时候,他们可以心甘
愿的为大唐效命。但是当大唐衰落的时候,永远不要指望他们能像汉
一样效死。
一个主体民族不想着自己保护自己,居然想着让度权利,心甘
愿的让胡
来占据主体位置,替自己来征战沙场,保护自己。
这是多么的愚蠢和可笑!
“强权即真理”,不论在任何一个时代,不明白这个道理的民族都是死有余辜!
“冲儿,现在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你必须要想办法避一避,这段时间,尽量不要冒
。”
王亘语重心长道。
“避?去哪里避?若是御史弹劾,朝廷召见,我能够不去吗?”
王冲淡淡道。
他坐在书桌后面,色镇定,毫不害怕,似乎早已想通所有的事
,也做好了所有的准备。
王亘看着色沉着的王冲,心中感慨无比,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曾几何时,他总是把王冲当成一个十五岁,不懂事的孩子,所以对于王冲,王亘总是诸多苛刻,动不动就厉声喝斥。
就算是王冲算计了姚家之后,王亘也觉得他还太小,不足以担当大任。
但是就是在这一刻,王亘骤忽之间发现,王冲或许年纪还小,但是他的心,早已长大成
。
“节度使事件”和“重用胡
”的事,就连他都无法保持镇定,但是这个侄儿,做为一切的始作俑者,居然还能保持平静,还能冷表的跟他说了“避无可避”的事实。
这一点,就连他都没能做得到。
“冲儿,终于长大了。”
这一刹那,王亘心中感慨不已。就连他自己都没有发现,这一刻,他对于王冲的看法改变了很多。
无形中,王亘已经把他当成了一个可以信任,可以商讨,能够担任的同辈
了。
“冲儿说的没错。我也觉得这件事
,他没得避,也避不了。”
一个声音从旁边传来,王冲的小叔王泌坐在一旁,一脸的沉思的样子。他是昨天才赶回来了。
王家出了这么大的事
,他不可能不回来。这种时候,多一个
商量总是好的。
只是朝堂上的事
,他根本不懂,所以王冲和兄长王亘的话他根本
不进几句。但完全是一种本能,王泌觉得王冲说的是对的。
“冲儿,希望小叔觉得你这件事
太冒失了。其实那张奏折,你完全可以不必这么写的……”
“不可能!那张奏折我必须要写,而且必须要这么写。”
小叔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王冲打断了。这件事
闹成现在这样,王冲绝不后悔。有些事
,不管代价是什么,哪怕明知道前面是荆棘,也是必然要做的。
做了,王冲就绝不会后悔。
“诶!”
王泌和王亘同时长长的叹息。希望王冲
宫这件事,他特别在半途拦了马车,已经劝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