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婉清在补完光源测试数据后,她的文章已经基本成型,这两天她和魏老师一起对文章进行修改和润色。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许秋坐在办公桌前码字,总是会看到陈婉清从电脑上拔出u盘,前往218房间,过一段时间后,再带着各式各样的表
回来,重新将u盘
电脑,就这样周而复始循环着。
直到7月30号下午,陈婉清从外面回来,一进门便激动的说道:
“我的文章终于改好了,魏老师说今天就把它投掉。”
“恭喜学姐啊。”许秋道。
“对了,他让我给你看一遍,你看看还有没有什么问题。”陈婉清将u盘递给许秋。
许秋接过u盘,
电脑,看到里面只有两个文件。
jmca_draft42.docx和jmca_si.docx。
他将两个word文件复制到自己的桌面上。
看起来,第一个文件是论文
稿,后面带着数字42,应该表示这是它的第42代版本吧。
期刊的话,学姐是准备投jmca,这是英国皇家化学学会rsc旗下的一个期刊,分区是sci二区。
陈婉清轻叹一
气,说道:
“我感觉投jmca有点虚,不一定能中啊,不过魏老师觉得可以拼一拼,我也没有办法。”
对此,许秋也不知如何接话,便他打开论文
稿的文档,说道:“我先看看文章吧。”
首先映
眼帘的就是大大的一行标题,他一边看,一边在心中将其翻译为中文:
“三元共混策略用于p3ht:pcbm基准体系”
标题看着中规中矩,不过学姐这工作确实没什么太大的亮点,也难以搞一个有噱
的标题出来。
标题下面是作者栏:
wanqing chen,qiu xu,feifei wu and xingsi wei*
陈婉清的一作,他的二作,吴菲菲的三作,吴菲菲应该是参与了论文的修改,魏老师则是排在最后面,挂了通讯作者。
这也是比较常规的
作,一般导师会选择放在最后面,并用“*”标注,表明是通讯作者,并留有邮件联系方式。
不过,也有一些导师因为种种原因和学生抢一作。
好在学校考虑到了这种
况,在学生毕业或者评定奖学金时,如果导师是一作,则学生的二作同样被视为一作。
许秋接着看向摘要、结论,因为他参与了大半的实验,所以起来没有什么难度。
摘要结论像是被
修过的,用了很多华丽的词语,看起来也没什么问题。
最后是正文部分,因为是
稿,所以是单栏排版,而不是正式发表后那样的双栏排版。
其中涉及了部分许秋还没有学习过的表征手段,比如透
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等,这些部分他就直接略过了。
其他的部分大致上还是可以读懂个七七八八的。
相比于被
修的开
和结尾,中间部分的英文表达着实有些拉胯,他发现了几处语法问题,并用黄色高亮标示出来。
在看完了正文后,许秋又打开了支持信息si文件。
里面只有几张图片和表格,没什么问题。
全部看完后,许秋将文件保存退出,然后拷贝到自己的u盘中,递给陈婉清。
“学弟,怎么样,有没有什么问题。”陈婉清道。
“内容上没太大的问题,就是英文表述上有些问题。
语法和用词方面我觉得有待商榷的地方,都用黄色高亮标出来了。”许秋道。
“好的,我去改一下。”陈婉清道。
将许秋指出的地方改好后,她撑开双臂,准备伸个懒腰。
突然,走廊传来开门声,接着是“哒哒哒”的皮鞋声。
陈婉清急忙将手臂收了回来,差点闪到了腰。
没过几秒,自带bgm的魏兴思出现了。
“陈婉清,弄得怎么样了,文章给许秋看过没有。”魏兴思道。
“看过了。”两
同时道。
“cover letter写好了没有?”魏兴思道。
“写好了。”陈婉清道。
“行,你把文件都打包好,放u盘里,然后到我办公室的大电脑上
作,”魏兴思顿了顿,说道:
“你们俩一起过来吧。”
…………
魏兴思的办公室有一台式大电脑,常年开机,平常不用的时候就锁屏,也不关机。
他自己
常办公则是用的里星
笔记本电脑,如果外出的话,他会用公文包装一个水果笔记本电脑。
魏兴思进门后,走到大电脑旁,输
锁屏密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