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找不到回家的路!请截图保存本站发布地址:www.ltxsdz.com
“pdi领域,已经多少年没有出现nature、science系列的文章了啊。”
许秋嗯了一声,没有多做回应。
实际上,除了早在2001年,pdi作为受体材料首次被应用于有机光伏领域中,发表了一篇《科学》主刊外,pdi系列这些年发表的文章没有一篇和《自然》、《科学》沾边。
那篇《科学》文章中,r.h.friend是其中一个文章作者,他是有机光伏领域的开创者之一。
文章的具体内容是基于pdi受体的有机光伏器件,在490纳米的光照条件下,获得了1.95%的光电转换效率。
这在现在只是渣渣一般的成果,效率低就不说了,光照条件还只是单色光,都不是标准太阳光谱下的数据,可在当时算是突
的进展,这意味着研究者们终于找到富勒烯衍生物的替代品了。
可惜,这么多年来,pdi系列一直不争气,am、ees、jacs、angew(德国应化)这些材料、化学类的顶刊加起来倒是发了十篇以上,可一篇和nature、science沾边的子刊都没有,哪怕是nc这样的《自然》小子刊都没有。
这种
况,就像是一些研究者在一个小圈子里自己玩,却一直出不了圈。
归根结底,非富勒烯受体只是有机光伏大研究领域下的一个细分领域,pdi又是非富勒烯体系中的一个细分领域。
除非能够做到突
细分领域的成绩来,比如突
有机光伏整个领域的光电转换效率总纪录(12%),那意义自然不同。
打
pdi体系的记录nb吗?
自然是nb的。
但上面还有更高的记录。
就如同:
百万身家厉不厉害?一般般。
千万身家厉不厉害?还凑合。
亿万身家厉不厉害?这个厉害吧。
但上面还有十亿万富豪。
因此,现在有机会谋求一篇《自然》、《科学》的子刊,nat. commun.(nc),或是sci. adv.(sa),也算是一大进步了。
当然,在学术界,不同领域的不同研究者对于不同期刊的定位有所偏差,就如同am和jacs之争,换算比例究竟是1:1、1:2、2:1或是其他,没
能说的清楚。
有
看不上nc,觉得上面有不少灌水的文章,还要收不少的版面费,不如am,不如jacs,但你让他们去nc上灌水试试看,他们瞬间就萎了。
相对来说,有机光伏领域,能在am、jacs上灌水的课题组一定是比能在nc上灌水的课题组要多的。
至于nc和sa比较,相对来说,nc是老刊,比较稳定,sa是新刊,有赌的成分在里面,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很难说的清楚。
因此,许秋还是倾向nc。
这是有前车之鉴的,就像当年《自然》子刊sci. rep.(sr)刚出来,不少
觉得是nc第二,把很多好文章投了过去,坐等升值。
现在sr出了分区,是sci三区,
们顿时傻眼了,都不好意思跟别
介绍他们当年投sr的工作。
不过,目前这些对于许秋来说,暂时还处于想象阶段。
等什么时候器件效率真到了8%以上,才有机会把这些变为现实。
ps:上周每天在6千字更新的基础上,多更几百到一千多字,积少成多,一周时间多更了4千字,已经把100月票和上周2000推荐票的4千加更还上了。
作者君很有节
的对吧,再求一波月票和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