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了原初的工作,但发现原初的工作是那种太古文献,比如上个世纪甚至上上个世纪发表的那种,一般还是《自然》、《科学》这样子的。
比如,要找“三甲基锡取代的二噻吩单元和溴取代的ndi单元之间的stille偶联反应,制备n2200材料”的具体实验细节,结果一番寻找,最终却找到了当时报道“stille偶联反应”的第一篇文章,也就是stille本
和他的合作者milstein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发表的那篇。
原初的工作确实是找到了,但却不能直接拿来借鉴。
当然,也不能说完全没有收获,至少拜读了下大佬的开山之作,也算是扩充了知识储备。
有he,有ne,自然就有be。
be就是套娃的过程中出现了引用错误,比如对应的文献不存在,或者文献存在,但和要找的东西毫无关联等等。
总之就是忙活了半天,最后啥都没捞着。
……
许秋把文章的
稿文件拷贝到u盘中,起身前往218。
来到门
,他轻敲了几下半掩的房门,推门而
,看到魏兴思正弯腰整理放在地上的行李箱,面色略显疲倦,一副“被掏空了”的样子。
许秋微微诧异,内心暗想:
老外招待的这么好的嘛,要不是知道魏老师这次去的是瑞典、丹麦,还以为他去的是荷兰呢……
话说回来,瑞典、丹麦和荷兰同属申根国家,只要有申根签证,做飞机去荷兰串个门什么的也不算太难的样子。
不过,魏老师应该不是这种
。
多半是因为魏老师在国外待了七天刚倒好时差,现在回国了又要重新倒一次时差,而且才结束十小时左右的长途飞行,能
神起来就怪了。
魏兴思并不知道许秋的心理活动,他听到推门声,抬起
,主动说道:“这次我跑了几个地方,主要和隆德大学那个做激光的大牛见了一面,t?nu pullerits,他是瑞典皇家科学院的院士,还参观了下他们的实验室,他们一个组就占了一整栋实验大楼,各种大型激光设备,常温的、低温的实验都能做,设备也全,tas、trpl、thz……”
‘看来魏老师出国又是去拉关系,找门路了,像一些国际
流基金项目,需要两国科研部门同时申请、批准才行,没有国外的关系,想申请这类基金基本上没有机会。’
‘不过t?nu这种院士级别的,魏老师只是见了一面,刷了刷脸,应该没法直接合作,多半是和他们组里的小老板直接合作。’
许秋听着魏老师在国外的见闻,默默进行分析,没有
话。
不多时,魏兴思整理好了行李箱,取出了几个礼盒码放在茶几上,继续说道:
“t?nu手下的一位助理教授,冯盛东,刚好是魔都综合大学的校友,这次出行一直都是他陪同着我的,我和他聊了很多有机光伏、钙钛矿光伏的研究,他还挺感兴趣的,毕竟是助理教授嘛。”
许秋点
表示理解,瑞典的科研工作制度用的基本上是漂亮国的那一套,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这样往上升级。
和国内有所不同,国外的这套体系中,副教授和正教授都是终身教授,而助理教授属于考核期的教授,要升级成为具有终身职务的副教授,一般需要六年时间的考核期。
在这六年里,助理教授要申请各种研究经费,以便带更多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来帮助助理教授出更多的成果和论文。
直到第五年底或第六年初,院系的学术委员会要评估助理教授的各种业绩,包括讲了几门课,讲课的效果,学生给助理教授的评分,申请到了多少研究经费,带了多少硕士和博士,完成了多少研究项目,在研的顶目有多少,发表了多少篇期刊和会议论文,有没有出版教材和申请专利,有没有参与学校或院系的部分管理事务,有没有主持或联合主持过学术会议,有没有担任学术杂志的审稿
,反映该助理教授学术水平的h因子是多少……
经过学术委员会评议和投票,得多数票后,助理教授就可以晋升为副教摆,成为终身教授。
这个过程就像是鲤鱼跃龙门一般,一旦跨过去了就是新的
生。
因此,助理教授们为了终身教职,会在前六年非常积极地做好教学和科研工作,对自己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一般也会要求非常严格,这就是学术圈内所谓的“push”现象。
国内也是类似的,虽然没有终身教职一说,但高校教授也算是体制内的
,通常还是比较稳定的,一般不会轻易丢饭碗。
再加上很多高校的教授都是有国外留学经历的,换言之很多
都曾被push过,抱着“己所不欲勿施于
”想法的圣
毕竟是少数,大多数
都会把曾经受到过的经历传承下去。
种种原因导致国内的push现象,虽然比不上国外那么普遍,但也不算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