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加班,一周工作100+小时,李四只是正常的996,一周不加班,只工作72个小时,从两
的工作量上来讲,差距并不大,只有不到两倍的差距。
然而,张三选的方向一般般,成功率只有万分之一,李四方向选的方向较为正确,成功率可以达到千分之一,这就会造成十倍的差距。
而最终的科研成果期望,可以简单的看做是“努力”和“选择”相乘。
也就是说,除非张三的努力程度是李四的十倍,他才有可能超过李四。
但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一个
再努力,一天也只有24小时,一周也只有7天。
【看书领红包】关注公 众号【书友大本营】 看书抽最高888现金红包!
归根结底,造成科研圈里选择大于努力的根本原因,是不同选择之间的差异非常大。
刚才还只是成功率万分之一和千分之一的差别,如果是成功率十万分之一和百分之一的差别,就会造成上千倍的差距。
上千倍的差距,就更让
绝望了,张三辛苦
三年,可能还不如李四划划水
一个月。
反映到现实中,就是有些博士生,努力三年,甚至延毕一年、两年,可能都没有任何科研成果产出,而有些
,在本科、研究生阶段就能随随便便发sci,甚至发表cns。
或许正是因为不同
之间的科研天赋差别极大,且科研天赋是隐
的天赋,才导致学校明知道大多数
不适合科研,却仍旧大批量的招收理工科研究生。
就是为了筛选,把科研天赋好的种子选手给筛选出来,导向到科研的道路当中。
不过,效果嘛,并不是很理想。
现阶段,
类群体中最
英的那一小撮
,往往都不在科研圈,而是在金融互联网领域里忙着搞钱。
究其原因,虽然科研
员从某种角度上讲,是
类文明未来的希望,理应给予最高的资源配给,但现在科研
员的待遇实在是太低了,配不上他们的身份。
而越是
英,越是利己,在没有好处的
况下,光凭着一腔热血和信念,真的难以为继,除非他们本身来自
英阶层,已经实现了物质上的自由。
值得一提的是,科研圈属于“选择大于努力”的领域,现实中也存在一些“努力大于选择”的领域。
原因嘛,就是选择对于最终收
期望的影响并不大,至少不会像科研一样,有动辄十倍甚至更高的差异。
在这种
况下,每多努力一份,就能多挣一份的钱,多劳多得,
就完了。
比如,大多数重复
体力劳动,搬砖、进厂、送外卖之类的,与其花大量的时间考虑去哪里搬砖,还不如多
点活,因为差别都不大……
再比如,金融里面的顶级工作,投行,一周工作100+小时基本上是标配。
甚至有投行单位在招
的时候,就明确注明了“能接受17小时工作制,尽量一周七天到岗”,也就是“朝九晚二,全年无休”。
当然,薪资也很夸张,年薪大几十万,上百万不是梦。
上午十点,许秋带着最终版本的《自然》论文
稿前往先材513。
此时,魏兴思已经提前沏好了茶水,待许秋进门,便急切的问询道:“都改好了?”
许秋“嗯”的应了一声,将手中的u盘递给魏兴思,随后自己给自己倒了杯茶,然后从旁边拉了一个转椅,坐到魏老师的后面。
魏兴思将文件拷贝到电脑中,搓了搓水,
作鼠标,开始浏览正文。
这篇文章的格式,许秋已经按照《自然》期刊的要求进行了初步的排版。
因为《自然》和《科学》一样,都有版面上的要求,如果版面超过了限制,也会对过稿造成影响。
标题是“单结有机光伏器件,效率超过了18%”,非常的简洁。
说起来,最开始学姐教许秋写sci论文的时候,曾经说过标题非常的重要,一定要起的非常“哇塞”。
许秋当初也是
信不疑,但随着自己发表文章的数量慢慢变多,他发现当一个工作非常厉害的时候,完全不需要多余的解释,直接把工作的亮点怼上去就足够了。
比如,现在许秋起标题的时候就非常的随意,这个标题他只用了十几秒钟就想好了。
文章的标题,魏兴思没有发表意见,算是默认了。
随后,魏兴思看了看作者名单,扫了一眼十二个作者,目光在许秋名字后面代表着通讯作者的“*”上多停留了几秒,随
问道:“许秋,你第一次当通讯作者,有什么感觉?”
“好像……”许秋挠了挠
:“没什么感觉。”
魏兴思被噎了一下,过了好一会儿,似是回忆般的说道:“我第一次当上通讯作者,是33岁,那时我进
nrel一年半……”
接下来,魏老师没有像平常看文献那样跳着阅读,而是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