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士兵刺字的影响,刑法里又正式恢复了汉文帝曾经废除的鲸刑。
从五代后晋天福年间开始,凡是流配的犯
,脸上都要刺字,称为“刺配”。而这些犯
,又大多发到军中服役,称为“配军”。
这个时代,在普通老百姓的眼里,所谓的军
,基本上和贼匪划上了等号,名声非常糟糕。
水浒传里,八十万禁军教
,擅闯白虎节堂的林冲,就是刺配沧州,成了
唾骂的“贼配军”。
说实话,李中易这个军事菜鸟,压根就不清楚有“鲸刑”这种对
格造成严重侮辱的制度。
为防御周军的进攻,河池的团结乡兵,早就被召集了起来。可是,一直没
愿意去带领这帮象兵又象匪的“贼民”。
等李中易接手后,因为大家都知道他和孟仁毅的铁杆
,自然没
傻到去充当他的老师,点拨需要刺字这事。
等李廷圭来了后,他一心重振朝纲,想帮着大蜀尽快除掉李中易这个“佞臣”,只给了两天的出发时间。
这种时候,就算是有
提醒李中易要刺字,也来不及了。
这么
差阳错,李中易倒成了乡兵们感激的对象,咳,运气不要太好哇!
扎营的时候,李中易背着手,就站在附近观察。
李中易发现,这个时代的军队宿营,有很多特殊的细节,值得注意。
有
去附近的树林里伐木,这且不说,当李中易看见,很多民夫十分吃力地使用竹制的扁担挖土时,他不禁暗暗懊恼。
早知道是这个样子,只要在铁料丰富的河池城内,打造一批简单实用的军用铁铲或是铁锹,每个乡兵背上一把,不就可以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么?
李中易一边严重自责,一边默默地把这些小细节,牢牢的记在心里。
同样的错误,再犯第二次,那就不是疏忽,而是猪
了。
李中易发现,民夫们在营地里,挖了两道土坑。内圈的那条土坑宽约一尺
约五尺,外面一条土坑,无论宽
都超过了九尺。
等寨墙竖好之后,李中易恍然大悟,里面的那道坑是挖来竖木
筑寨墙之用,外面的
土坑则是防备敌军冲寨的壕沟。
营门
,五座大型拒马
叉摆开,以防备敌军骑兵突袭冲寨。
李中易走到一座拒马前,他发现,其形状和历史电视剧里的拒马,大致相似,只不过,每根木
都足有碗
那么粗。
李中易绕着整个营寨转了一大圈,他发现,乡军的五个指挥,只有他自领的中军两个指挥,驻扎在中军大营内。
另外三个指挥的营寨,呈品字形,互为犄角之势,拱卫在他的中军大营四周。
嗯,当年因主帅疏忽,导致的惨剧,确实给郭怀留下了极其
刻的印象。
整个大营,扎得有板有眼,进可攻退可守,游刃有余。
只是,这木
营寨,可以防得住火攻么?李中易看了一大圈,楞是没找到救火的设施,例如水缸之类的东东。
三国演义里面,曹
、诸葛亮、周瑜等大名
,都非常善于使用火攻。
火烧乌巢,导致袁家衰败;火烧赤壁,让曹阿瞒再也无力大规模南进;火烧夷陵,让刘蜀从此元气大伤。
水火无
,必须慎之又慎。
李中易刚要命
去找郭怀,就见一长溜马车缓缓驶
大营,马车上载着盛满水的大铁锅。
士兵们抬从马车上抬下大铁锅,走到寨墙边上,用木勺舀水,把木
寨墙全部淋湿浇透。
李中易暗暗点
,有郭怀这个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将领在身边,对他来说,等于是挖沙子,却捡到了一颗硕大的夜明珠。
转回到大营门
的时候,李中易突然听见拒马附近,有
厉声喝道:“
令。”
站在李中易身后的王大虎,挺身而出,怒道:“李帅回营,还不赶紧把拒马挪开?”
就在李中易以为,会上演一幕古代版“列宁与卫兵”的大戏之时,拒马被
从里面拖开。
“不知李帅驾临,冒犯了虎威,请您责罚。”负责守门的都
,单膝跪地,隆重向李中易认错问好。
李中易的心思却没在这个都
的身上,此时的他,感到万分的惊喜。
谁会想到,仅仅在抓捕周军细作的时候,使用过的
令,竟然被郭怀及时的用到行军过程中呢?
谁敢再说古
愚昧,老子一定和他急!
李中易站在拒马前,发了一会儿的呆,忽然一阵寒风拂过身子,他打了个冷战,这才过来。
见跪在面前的都
,把脑袋埋得很低,李中易知道他吓得不轻,就笑着安抚他说:“你做的很不错,只是,下次必须注意,凡是营外有答不上
令的,非但不能拉开拒马,反而要吹哨示警,明白么?”
“喏。”那都
见李中易并没有发怒,原本紧绷着的背脊,不由暗暗地松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