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照来了兴趣,半个身子都探出了御书案。
「天下间逋租匿税者不知凡几,俗话说」无钱拣故纸「,有司详加查盘追
索,可解国用不足之急,身为
臣者,为何只知一昧损上?」。
「说得好」。朱厚照一拍御案。
张锐被惊得一哆嗦,刚刚腰板还挺得笔直,一副诤臣之貌,瞬间胁肩谄笑
:「不过阁部的几位老大
都 不同意,谢阁老还说焦老大
是残民以逞,一意
媚上,非君子之行,要不是李阁老调解,怕是在朝房内就要吵起来」。
「他们还想怎样!」。朱厚照大怒,刚刚萌生的一点希望又被浇灭,心中
更是委屈,「从登基到而今,他们哪项奏本朕没有准奏,即位诏书中裁撤 锦衣
卫与内宦上万
,仅御用监就裁掉了七百 多
,如今张永那里连造龙床的
手
都不够,难道非要把皇庄也
给户部才遂了他们的愿?」。
龙颜大怒,张锐被吓得跪地不起,抖若筛糠。
「陛下息怒,皇庄是成化爷用来孝敬两宫的,若是转
户部,怕是宫中连
琐碎小利也不可得」。丁寿温言道。
「朕当然知道,可朝中大臣们只知道盯着朕的开销,几时顾虑过朕这一国
之君的感受」。朱厚照呼呼喘着粗气,胸
起伏不定。
「这朝中遍布老朽,难免有些昏聩之言,陛下不要往心里去」。丁寿暗中
打量皇帝神色,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再说不是还有
为陛下考量么,只可惜
位卑言轻……」。
「焦芳?」。朱厚照似乎想起什么,从案上翻检出了吏部尚书补缺的廷推奏
本,打开细看,主推吏部左侍郎王鏊,陪推吏部右侍郎焦芳。
大明朝选官有内外之分,内廷选官任职是皇帝的家事,外臣看着不顺眼可
以一直反对弹劾,按规矩没理由
涉,至于外廷就有太多
作空间了。
吏部选文,兵部选武,文官中五品以下京官、四品以下地方官,都是由吏
部拟定名单,
给皇帝画勾走个过场,称为部选。
再高一级的中层官员选拔,称为「部推」,吏部推出
选名单,给个面子
让皇帝自己选,不过谁是主推谁是副推已经注明了,识相的就在主推上画圈,
不然副推那位上去了,不多久也得被挤兑走。
当然做皇帝的非要找别扭,把整个名单推翻了,让重新选也成,换一拨
么,反正大家时间多的是。
再有就是廷推了,六部九卿及卿贰大臣,地方督抚的任免,在明中期以前
都是皇帝「特简」任命,不过从弘治爷开始,演变成了「特简」同「廷推」并
行。吏部尚书领衔,内阁六部和六科凑到一起,一个空缺推两
,仍然主推副
推分清楚,皇帝不爽可以重新选,但想从下面火箭提升 一个
上来是越来越难
了。
成化帝倒是想
手部推和部选,将选官范围扩大,百官各举所知,由他钦
定,结果被言官好一阵冷嘲热讽,话说得难听点,被皇帝一顿
打,这事也就
不了了之。
实话说这种选官制度往好了说是民主集中制的体现,各方角力起码相对公
平,但要是文官抱团了把皇帝当傻子,结果就很尴尬。再说会坏规矩的也不只
是皇帝,三杨内阁水涨船高,杨士奇就把廷推部推的领衔权由吏部尚书那里拿
到手里,直到数年后太监王振掌权,才把这权力又还给吏部。
看着眼前这份廷推名单,朱厚照默默念叨了几句,瞧着已经被自己圈定的
老师的名字,再想想这阵子被大臣们添的堵,犹豫了一阵子,终于下定决心,
提起朱笔,将王鏊划掉……。
焦府,书房。
「此番多蒙丁指挥襄助,老朽感激不尽」。新任吏部尚书焦芳眉开眼笑,
亲手为丁寿奉上香茗。
「焦部堂过谦了,依老大
的才
阅历,早该位居这九卿之首了」。丁寿
说得客气,眼中也难掩得意之色。
「时运不济,宦海生涯尽是彭华、谢迁这一等小
拦路,若非丁大
谋划
,老朽真不知何
出
」。想起数 十年 命运多舛,焦芳仰天唏嘘。
「祸福离散,
生起伏,本是平常。老大
如今苦尽甘来,即便是刘洛阳
当面也可昂然不屈,也算守得云开见月明啊」。丁寿笑道。
「哪里哪里,皆是丁指挥提点有方,老朽铭感五内」。焦芳也是开怀,吏
部尚书握有文官铨选之权,即便相遇内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