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春的父亲,修驰道的时候一去不回,母亲改嫁,叔叔家养了他半年,也是无以为继。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说起来,庆春的叔父和婶娘也算仁至义尽了。
因为在大隋的均田令下,父亲亡故,母亲改嫁的
形,已经算是家无丁
,家中所有之田产,便会自动没
官府,进行再一次的分配。
庆春若想承之,就得等上两年成丁之后,向官府报备才行。
当然,到时发回之田产,肯定也不会是原来的了。
而大业年间,随着户籍制度的渐渐崩坏,依赖于地方官吏清廉与否的均田制的弊端,也渐渐显现了出来。
拿庆春所在的村落为例,
骤减之下,官府却不能及时削籍,只能是亲戚继承,但
丁却又不足,税赋不减之下,随着田产增多,后果只能是压力越来越大,不堪重负之下,很多农户就此
产,富户趁机勾结官府,进行侵占。
于是,很多
家就此沦为
户,甚或是流民。
而庆春的叔父一家,也不得不将庆春卖于村中富户为
,可以说,这孩子自小就没少吃了苦。
而到了大业六年秋,村
抗税,失手杀了税官儿,举村迁移
山。
村中富户不仁,终是在
山不久,遭了报应。
庆春侥幸逃了出来,正巧看到李
离去,走投无路之下,便也跟了上来。
李
问他,他也是穷苦
家出身,和村民定有
系,为何不跟那些村民在一起?
庆春答,领
的那些不是好
,都死了才好。。。。。。。
虽说他语焉不详,理由也很牵强,但李
还是听懂了。
这
糟糟的年
,出
露脸的所谓
莽豪杰,可都不是什么好
。
而一个孩子宁肯随着一个不知名姓来历的陌生
穿越丛林,却不愿留在村
中间,这中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心酸苦楚,李
到也能体会一二。
李
没有再细问什么,山外的
形并不算好,但也并不如他想象的那么坏。
大家吃饱饭挺不容易,但也谈不上是
世。
这对于他来说,可以说是好坏参半。
好处是,出去之后,好像不用跟
兵戈相见,找个营生做做,让自己吃饱穿暖应该不会太难。
坏处是,他还得绞尽脑汁,弄个身份出来。
而且,现在身边还多了个
,按照这孩子自己的话说,就是身在
籍。
隶,无论是在北方
原,还是在南方的大隋,如今都是一个很常见的名词。
区别之处,可能只在于在北方
原上的
隶,与牛羊无异,而在大隋,却已有了一定的生存权利和有限度的自由。
不过,此时此刻,李
无心去理会什么文明和野蛮的分野,他只知道,带着一个别
家的
仆,现在还成了流民的家伙,会给之后的旅程增加很多的麻烦。
但他最终还是决定带着这个孩子走出山林,至于理由嘛,在李
这里其实只有一句话,他看着这个孩子还算顺眼而已。
一大一小爬上山梁,李
向下望去,一个不小的村落隐隐出现在视线之内。
临山而建,
木依稀,不远处,一条溪流蜿蜒而过。
一个不错的地方。。。。。。。
“老师,那就是俺们。。。。。村子。。。。。。。”
跟了李
不久,称呼上已经换成了这个让李
觉得很是别扭的名词,曾几何时,他李
也为
师表了?
而庆春则对自己能想到这个称呼很是满意,这也是他能想到的除了爹娘之外,最能表达他心意的称呼了。
此时看着下面隐隐约约的村落,庆春疑惑的挠了挠
,肯定句到了最后也成了疑问句。
虽说离着还远,但还是能看的清楚,村子一片残
,很像是刚遭了天火的样子。
毫无疑问,这就是村民杀死税官招致的结果了,没什么好怪的地方。
只是李
不知道,既然毁了村子,为何没有进山追缴逃
?
按照庆春的说法,顺着村外那条溪流一直走,就会去到马邑城,也就是马邑郡的郡城。
紧挨着马邑郡的便是雁门郡,以前都属于代州治下,但大业年间,朝廷废州治,地方皆以郡县分之
也就是说,从三级行政机构,变成了郡县两级。
对此,李
有着一定的了解,毕竟,几个老军都有着隋军军籍,他们都是文帝末年从军,对文帝末年到大业年间的变革,虽说一知半解,但大事上却也能晓得一二。
但这样的粗放的了解,并不足以让李
之后的行程更加顺利。
静静的看着山下的村落良久,李
才道:“出去之后,你我兄弟相称,谁要问起,就说咱们是到这边儿来寻亲的。”
“嗯。”庆春闷声应了,接着便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