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拱卫东宫,对于左屯卫大将军来说,此时都不易说话。
右屯卫大将军赵世勋被派往了代州,至今未归,这
出身当年的汉王亲军,以悍勇无畏闻名于军中,向来忠心耿耿,只要皇帝拿定主意,他都不会有任何话说。
阿史那贵妃现在统领的是右千牛备身府,一直在护卫宫禁,对外面的纷纷扰扰不感兴趣,兵部派
去请教了几次,都不得要领。
那么唯一能够说话就是刚刚回京的尉迟敬德了,在稍稍了解了一下
况之后,这位柱国大将军,开国公就和兵部的
产生了争执。
他自然是想把左右屯卫都纳
将要组建的羽林军中,兵权这东西,军前将领们自然是当仁不让,权力越大越好。
他的理由也强而有力,东宫要兵权做什么?熟悉军事?羽林军难道就不听太子指使了?一句话便堵的兵部尚书尉迟信等
没了话说。
这事真不好解释,你总不能说皇帝和太子之间并非亲密无间,相互制衡才是常态。
太子不可能事事都对皇帝唯唯诺诺,他需要有自己的势力,也正是在这种环境之下,才能锻炼出有为的君主。
不然的话,上位之后也是个废物,继承皇位的太子只靠亲
能行吗?
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贵族们都是心知肚明,可话却不好说出
,所以跟尉迟恭这样的家伙根本解释不通。
李
就觉着很有趣,想看看臣下们最后怎么来解决,如果最终要报上来由他自己裁决,那就太过无能了。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他年富力强,继承
的选择还提不上
程。
唐典中明确规定了长子继承制,对于东宫的配置其实也有所规定,但在这事上唐典的规定就不那么有约束力了。
所谓君权天授,而且作为开国皇帝若在这些事
上没有一言而决的权力,那还谈什么开国之君?
今年他的长子李原已经七岁,学业不怎么样,但
不傻,
活泼开朗,对待身边的小伙伴也还不错。
现在已经有
在催促他立下太子,李
觉着有点早,他打算今明两年给儿子封王,让他一边学习,一边尝试着管点事
,比如让他搬家出去居住,看看他能不能管得住自己。
作为皇子,学识可以不成,但一定要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贯彻自己的意志,那就先从管理自己的生活开始吧。
七八岁的孩子,在后来
眼中过于稚
,还是什么都不懂的年纪。
可在当世贵族
家,七八岁则是男
意识觉醒的年纪,能够初初明白什么事
该做,什么事
又不能去做。
要是你还懵懵懂懂,当自己是个无知孩童,你再长大一些就会明白,在那个时候你失去了多少家族的资源支持。
皇家也是如此,无
之处尤甚。
如果两三年下来,李原的府中乌烟瘴气,不但陪伴在他身边的
要倒霉,李原怕是也要失去继承皇位的资格。
在这一点上,慢慢倾向于长子继承制,认为会在将来省去无数麻烦的李
也不会有所犹豫。
诺大的基业怎能
给一个废物?
……………………
三个
陆续来到太极殿中。
谢政来时,其他两
已经等候良久。
尉迟恭目不斜视的坐在椅子上,和皇帝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话。
阿史那容真则站在皇后李碧的身边,聚
会神的看着她览阅奏折,好像她能看得懂似的。
李碧不时的抬
看她一眼,想要赶走这个碍眼的家伙,但阿史那容真不为所动,她觉着自己也应该在这里弄张椅子,好像很不错的样子。
西突厥来
最近陆续都拜访了她的妹妹阿史那云真,阿史那云真像传声筒一样把来
的说辞跟她讲了讲。
其实根本没必要,西突厥那些
在她看来尽都该死,也就是没让他看到,不然的话她都送了他们去见天神。
她觉得阿史那云真不该拿这些事来烦她,稍稍怪责了两句,吓的阿史那云真再也不敢
宫来见了,不知什么时候能缓过来。
………………
“臣参见……陛下。”
李
摆了摆手,让急匆匆赶来的谢政坐下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