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很快朝廷就又会重新划定科举分级,堵住郡县官员推举应考生员的漏
,只是鉴于如今读书
不多,从而推迟了此事而已。
………………
六月中,大唐的大基建计划全面展开,赋役的
影再次笼罩在大唐上空。
朝廷上下也紧张了起来,户部尤其忙碌,李
严令他们要保障民夫的基本饮食和后勤,劳动量也必须限制在役夫的承受范围之内。
工伤朝廷会给予一定的补偿,哪里要是出现役夫死亡的事
,诏道中严查始末,不得激起民怨等等。
不管下面的官员怎么办事,李
觉着反正朝廷是摆明了态度,犯错的必遭严惩。
其实他的想法非常明确,那就是尽力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粮食产量和大唐的
数量,基本上国内的诸般举措,都要围绕着这个主题来进行。
李
不会魔法,一切都要按部就班的来办,这不是什么游戏,治理一个帝国的艰难就摆在他的桌案之上。
每一天都会有成堆的奏章来到门下省,经过门下省官员的挑拣,才会去到皇帝案边,有的公文还会在中书和门下两省流转上几圈。
就算如此,李
一天之中的工作量也不是平常
能够想象的,只要你想做事,那么就有做不完的事
等着你。
你想一拍脑门,想个主意出来就把事
给办了,那纯粹是扯淡。
李
登基之后,哪一件大事不是
思熟虑,或是经过与臣下们的无数次商讨才得推行下去?
一张张诏书上面凝聚的都是众
之
力和心血,哪有几件能用乾纲独断,出
成宪来形容?
李
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算不上乐在其中,反正他偶尔都会放下政务,自己去找点乐子,不然的话他也受不了这么繁重的工作。
………………
大唐元贞五年六月十四,海南道大都督李道宗的奏章到了京师。
因为路途遥远的关系,这是四月间李道宗的上书,路上整整花费了两个月才送到长安。
李道宗在表奏当中言及南海诸事。
他已经派
捉住了林邑伪王范梵志,以及其妻子亲族数十
,本来李道宗想要把他们解送京师,可阚泽等
说山高林密,路途遥遥,唯恐这些土
趁便逃脱,于是索
全部斩杀,以绝后患。
这两年李道宗在林邑没少杀了
,主要是清洗范氏为首的土著贵族势力。
把一个个躲藏在密林之中的部落首领揪出来,辨明正身之后砍下
颅,悬于城上,把白色恐怖的氛围泼洒到林邑的边边角角。
两年下来,他基本上已经摧毁了林邑旧有的秩序,范梵志为首的林邑土著贵族死的死逃的逃。
就算这样,李道宗也没有善罢甘休,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他带领唐军将士以及投唐的土著部落四处出击,把逃走的
都一个个捉回来杀了,逃到扶南和真腊的他就派
去向
讨要。
一副斩尽杀绝的样子,吓的林邑土著大气都不敢出,越来越多的林间蛮族向可怖的沙陀钵大
献上了忠诚。
林邑
信奉的是婆罗门教义,沙陀钵是婆罗门教义当中最恶之神,倒是很符合李道宗现在的作为。
到了大唐元贞五年,范氏一族基本上已经被他连根拔起。
他还捉了许多土
,供阚泽等
驱使着修造码
,船坞,到了现在,他已经在林邑建好了几处码
,还令
在大岛的南端建了一处,准备迎接从北边来的海船。
只是他对此不太抱有希望,因为他从来没听说中原的船只能来到这种鬼地方,以前大家走的可都是陆路来着。
阚泽则比他有信心的多,当年他们随着吴王杜伏威就曾驾驶海船来到过南边,只是次数不多而已。
他们和中原的消息断断续续,还不晓得大唐的船只正在东海上游弋往来,想要大规模南下估计还得等上几年才成。
之外李道宗还凑说,他正派
去游说扶南国王,也在海边设下一些码
。
如果不成的话,他想率军攻之,最少也能
迫扶南国王签下城下之盟,
劲不是一般的足,让李
非常欣赏。
另外就是林邑的水土确实不适合中原士卒,军中常发疫病,李道宗也没多少办法,只能请求朝廷派些好的大夫过来,给士卒加以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