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拉上校建议将雷默防线往东南方后移,利用未完成的
造河床构筑野战战线,如此可有效降低前线受到的压力。
然而以克蕾莎准将为首,决策者们仍然坚信她们坐拥不败的雷默防线,此提案仅列
考虑。
待第五师团长斐安中校的败战报告传回,后撤方案再度浮上檯面。
然而,西方军内部恶斗已久,克蕾莎准将担心她可能会因为接连的败北遭到弹劾,毅然决意固守既有防线。
此项决定受到西方军参谋部全体谴责,多数将领仍旧赞同继续防守的决定──不论她们抱持的是何种心态。
无法给予敌军砲兵有效打击的西方军前线部队开始撤退。
解放军展开追击,却遭到负责殿军任务的第四十五装甲掷弹兵师团麾下的机甲兵大队及战车队反扑,攻势一时受阻。
在解放军进行会合及重整的时候,西方军亦顺利返回雷默防线。
开战后的第六个清晨,解放军兵分三路攻向西方军的最后防线。
难以置信的是,不败的雷默防线竟然在短短一天之内就遭到摧毁……阿曼妮雅指挥的解放军主力由正面攻向第七十二步兵师──也就是克蕾莎准将亲自指挥的两个中坚阵地,这支防御部队是仅剩最完整的师团。
千代游击队与葛琳的第四军共同攻打由第五师、第四十五装甲掷弹兵师守备的右翼。
洛雅少将则是将所有能动员的机甲兵编成两个攻击大队,杀进第十一机甲师、第三十三机甲师以及第二十步兵师防御的左翼阵地。
决战
发之前,两军集结的兵力、士气便能看出明显的差距。
面对总数不满八千的解放军,西方军佔足了
力与物资上的优势。
然而论起士气,除了克蕾莎准将亲领的第七十二步兵师,其余两个正面皆远逊于解放军。
决战一开始,军团主阵地就受到密集的砲兵轰炸。
西方军外围防线的
锐第五十七狙击兵连队坎卓拉无法抵挡,开战二十分钟后即陷
溃逃状态。
第七十二师团长露波中校认为解放军主力就在眼前,必须倾全师团之兵力还击才可能保住前卫阵地,这幺做将确保稳定战线及士气。
但是克蕾莎准将却要求连队放弃阵地,试图引诱敌机甲部队纵向
。
儘管第七十二步兵师确实对猛烈追击友军的敌机械化步兵造成巨大打击,边挨打边后撤的坎卓拉连队却也溃不成军。
集结了狙击手
英的这支部队被当成诱饵而失去作战能力,以露波中校为首的第七十二步兵师上下皆对克蕾莎准将心怀不满。
在右翼防线,虽然西方军以防御方及其机甲优势数度击退来袭的敌军,却也无法给予不死心的敌军致命一击。
右翼指挥官尤莉亚中校不允许任何战线的变化──包含了对我方有利的改变──因此就算友军在局部掌握了优势的发展,也只能白白放弃反击的良机。
同战线的斐安中校也因为先前的大战被害甚大,同样採取保守的防御态势。
左翼的战斗是三个正面最为激烈、也最为惨重的部分。
此地带的解放军仅有两个机甲兵部队,且没有任何补给及增援,自然不可能莽然以正攻法攻之。
洛雅在左翼的侵攻中彻底发挥了她那令西方军避之唯恐不及的实力──仅以单机突
密集火网、在机甲部队重兵防守的区域打出一道缺
。
众所皆知,玛尔克森的主力装甲机乃仿自由联盟的机种(玛尔克森
民工业厂製解放者七型,最初是以联盟汎用机种海莉?参拆解重製,七型的生产成本较海莉?参低一倍,同时整体
能也差了近两成五),即便是指挥官用的强化机种亦不如联盟标準的装甲机。
然而,洛雅仅凭这种程度的装甲机以及一己之力便突
重重防线,其超乎常识的战力着实打击着守军的士气。
亲眼目睹大军压制不住区区一架机甲兵的崔荻莉上校,更是战意全失。
整装待发的两队机甲兵队自露出
绽的左翼防线涌
、穿梭于敌阵之间,持续地给予机动打击。
直到机甲兵队在不断重整的西方军围攻下全军覆没,已经让她们的对手付出极其惨痛的代价。
至于开战以来毫髮未伤的洛雅,仅仅凭着从敌兵手中徵收的卡宾枪便能继续战斗下去,疲惫不堪的左翼守军再无余力击杀仅存的敌方指挥官。
正午时分,一项错误且荒谬的决策令西方军陷
了万劫不复之地。
克蕾莎准将相信左翼已经稳固,因此调回两支机甲师团支援军团主阵地,寻找并歼灭敌指挥官的任务全权委任第二十步兵师。
对于完全丧失机甲兵的梅玛中校而言,这项任务实在过于沉重。
若友军的机甲部队提供防御支援,失去火箭砲及反坦克武装的敌指挥官也就不敢莽然採取攻势。
如今只剩一支负伤者众多的猎兵大